被绘画耽误的花艺师——梵高
2020-07-06 06:53:14 来源:
提到梵高的代表作,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向日葵》或《星月夜》。在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创造了超过两千幅画作的梵高,描绘过的花可不止向日葵,他的画中有一个花花世界。梵高喜欢在野外写生画花田,也会先进行插花创作再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称得上是位被画画才能掩盖住的花艺大师。
梵高的画风也不一直是如《向日葵》般明亮浓烈的。他早期的创作以灰暗色系为主,直到他来到巴黎遇见了印象派及点彩画派的艺术家们,开始融入鲜艳色彩与画风。在梵高移居南法阿尔勒的那段时间,他绘画的色彩愈发明亮浓烈。
《缎花》 1884年秋-冬,创作于纽恩南,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1884年秋天,梵高开始研究这种季节性花束,用“干枯的叶子衬着忧郁”。这是梵高最早期第一批静物画之一,也是他的插花初体验之一。
这种缎花别名“诚实”,这个名字可能是指这种圆形种子荚的半透明性,在秋天变成银白色,就像银币一样。在荷兰语中,这种植物被称为犹大人的硬币,指使徒犹大,他为了三十块银子出卖了基督,他上吊时把硬币扔在地上。
解读这幅画背后充满宗教意味的故事,我们不难联想到梵高当时的经历——身为牧师儿子的梵高,因为当传教士时对于底层人民过于热情而被教会辞退,之后才转行开始了绘画之路。
《花瓶中的剑兰和中国紫苑》1886年8-9月 创作于巴黎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铃鼓”咖啡馆内:阿戈斯蒂娜·塞迦陀利》1887年1-3月 创作于巴黎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一篮三色堇》1887年5月 创作于巴黎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我通过画花卉静物画做了一系列色彩实验”, 梵高在巴黎住了半年后,在信中跟朋友说。梵高曾细心钻研过互补色理论,现在想在实践中运用。这也是为了能从纽恩南时期的“灰色”中摆脱出来。1886年夏季,这种实验收获了大约35幅花卉静物画,在这些作品中,梵高主要探讨了红与绿、黄与蓝并用的效果。
他的弟弟提奥在给他们母亲的信中写道:“他(梵高)主要在画花,希望让未来的图画在色彩上更明亮鲜艳。”提奥在信中也解答了花的来源——熟人们每周都会送梵高一束鲜花,这些源源不断的花也成为了梵高的绘画“模特”。
通过某些画,我们还能八卦一番当时画家的人物关系,比如《三色堇》中的篮子放在一个铃鼓模样的凳子上,这样的凳子出现在巴黎的铃鼓咖啡馆。梵高是那的常客。他和老板阿戈斯蒂娜·塞迦陀利(Agostina Segatori)有过几个月的情侣关系,在他为她画的肖像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凳子。
在《花瓶中的剑兰和中国紫苑》中,梵高用反差大的颜色来强烈对比,比如把绿色和红色并排放置。当时巴黎流行的这类画作构成了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色彩理论的基础,他也是梵高非常欣赏的浪漫主义艺术家 。
除了浓烈的颜料,有力的笔触也是梵高在描绘缤纷花束的一大特点。在这幅画中,你可以看到梵高涂上的厚厚颜料,让怒放的花朵仿佛从画布上探出来。
《玻璃瓶中的杏花枝》1888年3月 创作于阿尔勒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