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梵高的爱情人生
2020-08-17 20:23:22 来源:
这是梵高1886年2月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到的一句话。
要说八百多封现存的梵高书信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他在三十七年生命中源源不断的爱:对壮丽风景的爱,对文学的爱,对绘画的爱,对家人的爱,对成为艺术家的热爱,当然还有对情人的爱……
梵高的爱情总是用情至深,热烈激昂,从不含糊,他写道:“我认为爱情不只是一种感觉,更主要是一种行为——特别是,它包含了努力工作,也有软弱乏力的另一面。”这与现代人说的“爱情是铠甲也是软肋”有异曲同工之妙。爱情给予了梵高力量,也是他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梵高终其一生,除了坚持艺术创作,也在探索着“真爱”。不幸的是,梵高与他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女人的爱情故事最后都画上了悲剧的句号。我们也没有太惊奇——毕竟,对于这种复杂、坚决又捉摸不定的个性,在爱情里磕磕绊绊注定难以得到美满的结局。梵高自己也发出感慨:“生活是个谜,而爱情就是谜中谜。”
爱之初体验:求婚时才得知她已订婚
梵高最初对爱情和女人的观点来自于圣经故事和当时流行的法国作家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的《爱情(L‘amour)》和《女人(La femme)》等文学作品(这点倒是与我们现在颇为相似)。梵高和弟弟提奥很喜欢讨论他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观点,年轻时面对面谈,成人分开后就在信中倾诉。
19世纪的人不比现在开放,往往在信中讲到自己私人感情时三缄其口、谨小慎微,而梵高却极为坦荡。
情窦初开的梵高遇到了怎样的爱情呢?他在1881年回忆往昔时写下了答案:“很难去定义。或许是因为长年累月的清贫和艰辛劳作,我的生理上的激情很淡薄,但是我精神上的爱情很热烈……我只愿给予,不求回报。”
28岁的画家梵高回忆过往时,感慨道在爱情的课题中一个人必须要给予但也要收获。但20岁的艺术品经纪人梵高,在伦敦遇到房东的女儿——尤金妮亚·洛耶(Eugénie Loyer)时,义无返顾地坠入情网。
尤金妮亚 Eugenie Loyer 援引自: pinterest。
身边有人看出了端倪,形容梵高对尤金妮亚“胜于兄妹间的感情”。梵高最开始也小心翼翼地维持这段关系,但爱情之火星火燎原,他开始向往与所爱之人结为夫妻后的幸福家庭生活。于是梵高勇敢地向尤金妮亚求婚了,却被泼了一头冷水——她一年前就跟别人订婚了(甚至梵高租住的房间就是她未婚夫的)。
初恋的火就这么熄灭了。有人说尤金妮亚是个活泼体贴的小姑娘——是她让年轻的梵高第一次有了成家立业的想法;也有人通过照片等材料推测尤金妮亚粗壮娇横——她也让梵高因感情失意而无心工作。“荒谬的,错误的,夸张的,傲慢的,疯狂的。”梵高自嘲这段感情终究是错付了,但对于尤金妮亚本人,他在跟提奥的家书中没有直观的评价,而是在反思自己在爱情中哪里做的不够好。
失去一段悲伤恋情,获得一次人生转折:1875年期间,梵高被几次调去巴黎,终于在1876年,他被解雇,结束了平平无奇的伦敦古比尔艺术公司职员生活。
爱之再体验:他觉得遇到了真爱,而她没有
跟现在失恋后会“累觉不爱”的我们一样,当年轻的梵高在第一段感情受挫后颇有“看破红尘”之感,他将注意力从艺术品转移到了神学,决定跟父亲一样,将自身献给信仰,但是神学之路也很是坎坷。
“有的人灵魂中燃烧着一团火,却无人前来取暖;过路者匆匆赶路,只看见烟囱上的几缕烟。那我们该做什么?让内心的火保持燃烧炙热,耐心地又有些急躁地等待,等待那一刻,等待某个人在某一刻想要走来、坐下,并留在你身边?愿那些相信上帝的人能等到这一刻,它或早或晚,终将会来。”
1880年6月22日周二到6月24日周四之间,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梵高信件第155号)中如上说道。彼时梵高因为当传道士时对底层人民过于热情而被教会辞退,才开始创作的道路。
再一次的人生转折,梵高也迎来了新的爱情机遇。1881年盛夏,梵高在埃顿的父母家见到了来拜访的表姐凯伊·斯特里克( Kee Stricker)。凯伊之前住在阿姆斯特丹,那时刚失去丈夫。梵高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凯伊,并开始追求她,却没有得到回应。一句“不,绝不,不可能(“Nooit, neen, nimmer”, 荷兰语)”并没有让梵高退却,他不停地表达爱慕,期待这段恋情会成为永恒。
凯伊·斯特里克与儿子
梵高同期作品《斯海弗宁恩的缝衣服的女人》1881-1882年,收藏于Stichting P。 en N。 de Boer
在秋天梵高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他突然来到凯伊的父母家里,把自己的手放在灯的火焰上灼伤自己表示真诚。这个无畏的举动当然没有让他求爱成功。
梵高形容他对凯伊的爱是“强烈的”、“热情的”、“触碰灵魂深处的”。或许梵高灵魂中的真的有块空洞,只有他将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才可以,而无法用爱情来填补。
梵高的家庭认为他对凯伊的追求是不体面的,并在年末时被父亲要求离家闯荡。
爱之三体验:救风尘输给面包
再次在追爱中挫败的梵高,投入了西恩·霍伦尼克(Sien Hoornik)的怀抱。1882年的寒冬,梵高遇见了一个被遗弃的孕妇,带着孩子在海牙的街上流浪。梵高邀请她做模特并支付她的生活开销,其实也就是把他自己的简陋的房间和不多的口粮分给她一半。
梵高救风尘之举是出于“对爱和被爱的渴望”,也是想让自己的“离土地近一些”。
就这样,两个不幸的人彼此陪伴搭伙过日子,西恩像“温顺的鸽子”,梵高画画她缝补衣服,可以把生活中“把不开心转化为开心”,“把无法忍受转化为可以承受”。梵高也很喜爱西恩新生下的孩子,可爱的小宝宝能让他平静下来。
“妙造天地·匠心大美——朱曜奎油画·漆画·国画耄耋艺术展”在
2020年9月19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北京盛世收藏承办的妙造天地·匠心大美——朱曜奎油画·漆画·国画耄
2020-09-20 21:20
协和医学院举行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
2020-09-11 21:41
《叶隐闻声——齐白石十八开花卉工笔草虫册》最终以1.15亿元成交
2015年12月6日晚,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叶隐闻声——齐白石十八开花卉工笔草虫册》最终以1 15
2020-09-11 21:27
李祥携藏品走进服贸会,办了五个不同专题的展览与体验活动
9月4日至9日,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及周边场馆举办。李祥携藏品走进服
2020-09-11 21:25
重影的芬芳,才是绘画自身最为渴求的梦幻之境。
绘画是相遇之美,绘画是美的相遇,绘画是美与美的奇妙对应。对于女画家栗子,绘画是美的双重化,是重影的美,是双面绘画的美,在对应中的美
2020-09-11 21:21
著名中国画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朱理存于2020年9月8
朱理存,江苏宜兴人,1940年出生。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保送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1964年中央美院毕业,到四川省美协从事美术创作。擅
2020-09-11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