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看商场中的艺术展呢
2019-11-04 11:22:14 来源:

而这场艺术展,是由来福士广场携手艺术家、策展人方小龙(方小龙工作室团队)与“圆·行国际插画季”(CIRCLE ILLUSTRATION FESTIVAL)插画平台共同打造的2019第二季圆·行国际插画季展览(CIRCLE Illustration Festival·2019)。
插画,因其国际化和商业消费化的视觉语言,可以说是最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且在新媒体社交时代的当下,因其视觉上的优势和传播维度的广泛而优势更为凸显。因此,商场选择与插画品牌合作似乎也是打出一手“稳妥牌”。但是,果真如此吗?毕竟,如今连美术馆的艺术展览都要借流量宣传的当下,“插画”是否看起来太理所当然以至于太“平庸”了?
带着这一疑问与策展人方小龙交流的时候,他分享了策展的思路在于作品背后的故事。仔细了解了参展的艺术家,会发现他们的作品普遍呈现了时下年轻人在思考的东西,他们在日新月异信息包裹中所过滤、精炼与思考出的那些东西,比如对技术凌驾人工的隐忧,对日益紧迫的生存压力之下的逃离,对都市与个体的孤独与疏离……如此一些微妙的情绪贯穿其中。以杜钰凯作品为例,她的插画在视觉上有“波菲尔”几何美学理念,在色调上又有着上世纪50年代科幻电影的复古风格。这种新旧融合的气质除了显示出其高度成熟的艺术语言,也彰显了这个时代流行文化的审美,一种波普艺术的价值观。
艺术展览的消费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场中的艺术展也正是当代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从2015年上海K11商场举办了莫奈的“特展”之后,这一话题便首次以学理的角度提出和探讨,并从制度化建立和政策法规等层面开始着手讨论。尤其是随着2017年、2018年“沉浸式”(Immersion)展览概念的提出,话题已经从“特展”进入到“网红展”的范畴。尤其是后者,让很多商家背负着“圈钱”的口水骂名,也引发了对流量和社交媒体打卡刷屏过度仰赖的反思。

吴帆 上海来福士广场商场定制天顶画
这的的确确是这两年新兴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目前尚且还较难盖棺定论评判其得失。不如,我们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剖析这个社会发展必然阶段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英国社会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曾在其著作《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中借用鲍德里亚的观点,认为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对生产的强调已经转向了对再生产的强调,也即转向了由消解了影像与实在之间区别的媒体无止境地一再复制出来的记号、影像和仿真的强调。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规律的消解,社会关系更趋多变、更少通过固定的规范来结构化,消费社会也从本质上变成了文化的东西。记号的过度生产和影像与仿真的再生产,导致了固定意义的丧失,并使实物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费瑟斯通随后又引用瓦尔特·本雅明的观点:对本雅明来说,19世纪中期以来连续出现在巴黎及其他大城市中的新式的百货商店和商业广场,其实就是这些“梦幻世界”。各式各样的陈列商品的巨大幻觉效应,经常被转化为资本家和现代主义者的一部分寻求新奇的动机,成为梦幻影像的源泉……就这样,大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具有了审美的意义。新的工业化过程曾经为艺术走向工业提供了机会。并且,为生产一种具有新的审美情趣的城市景观,在广告、市场营销、工业设计和商业展览等领域中,各种职业也一直在不断地扩张。
-
稀世珍罕的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盘拍卖了 快下手吧
唐代的白居易有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是次北京诚轩2019秋拍,就有一件极为稀有且够老的重器登场——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高
2019-11-04 11:19
-
机器人艺术科技展在当代艺术中心亮相
2019年3月17日,恒易——几何机器人艺术科技展在成当代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展览展出了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燕安研究、开发的
2019-11-01 11:47
-
不间断的艺术实践才能打破边界--胡向东
艺术家胡向东的新工作室坐落在宋庄人气最旺的小堡村,独门独院的二层白色盒子小洋楼是由胡向东亲自设计,走进超大的创作空间,首先映入
2019-10-31 11:25
-
“山宗·水源·路之冲”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举办开幕式
展览共展出文物四百余件(套),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农耕与游牧的视角切入,展示青海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2019-10-31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