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而独立:林风眠的“仕女”
2020-02-17 13:11:46 来源:
1939年至1946年,林风眠避居重庆,孤独寂寞中尝试新的题材和笔法,以抒发满腔抑郁。林氏生母和第一任妻子皆早逝,这使得画家对女性题材有着深深的执念,1940年代,他以水墨创作了一批女性人物,或为身着时装的摩登仕女,或为娴静文雅的古代佳人,从二、三十年代富有普世精神的宏大主题转变为关注具体形象的个性塑造。
Lot.657 林风眠(1900-1991)?林夫人像
1940年代 纸本?彩墨 69×67 cm。
出版:《林风眠、关良纸上作品集》,大未来画廊,台北,1998年1月,第19页
《大未来:文化主体性的新东方美学》,大未来画廊,台北,2007年4月,第46页
《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林风眠》,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9年12月,第56页
展览:“墨彩:林风眠与关良纸上作品展”,1998年1月,大未来画廊,台北
“林风眠百年纪念展系列二:人物与静物”,2000年8月,大未来画廊,台北
“大未来画廊北京开幕展”,2007年4月21日至5月21日,大未来画廊,北京
来源:艺术家赠与好友关良,上海
大未来画廊,台北
北京诚轩拍卖,《中国油画雕塑》专场,2011年5月22日,拍品编号842
现藏者得自上述来源
《林夫人像》(拍品编号657)绘于1940年代,画中人物是林风眠第二任妻子爱丽丝·法当(Alice Henriette Therese Vattant)。法当1902年生于法国,曾就读于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雕塑系,1925年下嫁林氏,为实现夫婿抱负,毅然随夫远来中国,此后二人生活艰辛,聚少离多。1937年抗战爆发林风眠告别妻、女,率杭州艺专师生二百余人向内地迁移,直至1946年,由重庆返沪,始与家人团聚,重逢后,林风眠以妻子为原型,创作了几幅黑衣时装仕女,与其他古装仕女格调意趣迥然。
Lot.657局部
画中林夫人仪态万方,摩登且妩媚,躯干偏右而头略向左,头发、服饰先以浓淡相间墨色晕染,再用较重线条勾勒出关键轮廓,形成面与线的二重奏,与面部、颈部等处的留白形成强烈对比。夫人颈部晕染有蓝色褶皱,应是法国流行的拉夫领装饰。从她眉毛和鼻子的线条以及曲形体态上,可以看出莫迪里阿尼的影子,而以黑白墨色的间奏表现光影变换则属林风眠之独创。画面背景满密,色彩繁而不乱,在同类题材中极为少见。
1950年林风眠与关良合影
《林夫人像》完成后,林风眠将其赠与好友关良。二人同籍广东且同龄,在重庆、上海等地交往甚密,常相约看戏探讨艺事,此画堪为二人情谊之见证。
遗世独立的读书仕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风眠仕女图发展到成熟阶段,由于时代原因,裸女和时装仕女逐渐隐没,所见多为古装“新仕女”,体态曼妙、色泽典雅,具有小家碧玉、可望而不可即的东方女性美。艺术语言上,林氏广泛吸收西方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结合中国汉唐石刻及民间美术,熔铸出个性鲜明的新仕女形象,她们已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女性美的象征符号。
Lot.656 林风眠?读书仕女 1978年
纸本?彩墨 69.8×69.8 cm。
出版:《林风眠画集》,历史博物馆,台北,1989年10月,图版31
《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选集》,银座美术馆,济南,第97页
《海内寓贤》,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第136页
展览:“林风眠九十回顾展”,1989年10月5至31日,历史博物馆,台北
来源:冯叶女士收藏
北京诚轩拍卖,《中国油画雕塑》专场,2008年11月12日,拍品编号888
现藏者得自上述来源
《读书仕女》(拍品编号656)绘于1978年,此时林风眠已定居香港,追忆过去的作品,复将以往经典形象再现纸上。八十年代以后,他的人物形象综合立体主义和民间艺术形式,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因此,1977年至1980年阶段的作品更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Lot.656局部
画中女子瓜子脸、柳叶眉,小巧朱唇微微上扬,细长的丹凤眼别具灵性,头发乌黑,手指纤细柔嫩,有魏晋时期“秀骨清姿”之意。林风眠以流畅的弧线勾勒衣裳轮廓,婀娜又含蓄,与书册的直线相映成趣,这种圆弧线和曲线造型是林风眠笔下女性的显著特点。青色衣衫晶莹温润,美人形象更显风韵典雅,袖口、领子施白,营造轻薄隐约之感,背景物饰由纵向、横向、波浪形线条构成,营造出错综复杂、独具律动感的形式美。画面色调左右暗、中间亮,仕女开脸清晰、衣衫明丽,与朦胧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美人犹如舞台主角,在聚光灯的照耀下产生动人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