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 乾隆傅恒才是一对“璧人”
2019-09-02 11:13:58 来源:
对,但是又能怎样呢?
吃火锅的时候跟别人说:“你看这是乾隆在请大臣们吃饭!”并不会显得我与众不同。
好,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从这张图里,我们扯出一段乾隆和傅恒的八卦
《延禧攻略》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没看过也不要紧,完全不影响阅读,表情),剧里乾隆和大臣富察傅恒(男)是情敌,他俩为一个叫魏璎珞的宫女争风吃醋,结局是傅恒没能赢过乾隆,从此,乾隆跟魏璎珞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电视剧本身情节非常中二跌宕起伏,看得一众少女嗷嗷叫好,作为娱乐没问题,但如果把它当成历史,我就坐不住了!
历史真相是,乾隆对傅恒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倘若他知道傅恒喜欢魏璎珞,恐怕会双手奉上,还给他们操办好婚礼,赐他良田几百亩,府邸几十间……说白了,乾隆和傅恒才是真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呐!
可别以为我比于正还能YY,我这么说当然是有根据的,之前的热搜“紫光阁地沟油”,大家还记得吗,“有意思的”网友误以为紫光阁就是一个饭馆。
其实他们也不是全错,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紫光阁进行了重新修缮,是我国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紫光阁可以吃饭,但不是完全用来吃饭的。
时间倒回去200年,在傅恒那个年代,乾隆花一年的时间,斥65592两巨资修缮的紫光阁是一个“十全武功”展厅,主要用来悬挂功臣像,表彰在西征中战绩显赫的功臣。
在展厅里的这些画像,等同于现在优秀员工榜单,不过,跟我们现在榜单着重强调的“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不一样,这份名单是有严格的排列次序的!
先给大家看一眼榜单:
乾隆对这些功臣像的绘制十分重视,不是简单下旨把任务安排下去而已,连谁画人物面部,谁画衣纹着色都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大家看傅恒画像时,才会觉得面部是西方立体写实的画风,身体部分则是中国画院以线条造型的风格。
除此之外,每幅功臣像上会有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功绩,还有乾隆的用人之法和用兵之道,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满是是皇帝对战役胜利的自豪之情。
这些功臣除了要按功劳大小排名外,还要被“区别对待”:功劳大的排在前面,由乾隆亲自撰写评语;功劳稍次者列于后,由文采出众的大臣撰写评语。
如大家所见,排在第一的是富察·傅恒,他的评语也是乾隆御题的,说明他的功劳最显著!
乾隆下大工夫,把西征功臣画像张贴在紫光阁,既是对西征将士业绩的表彰,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更重要的是要炫耀他做出西征决策的正确性。
当然,这还不算完,光是挂着没人看也白搭,于是乾隆于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二,在紫光阁修缮完毕后,乾隆皇帝专门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邀请了参加西征的107位功臣、蒙古王公及外藩使臣来吸甲醛来吃庆功宴,以示惠荣。
画卷从右至左,近景是整齐的仪仗队伍,他们沿着中海西岸分列于道路两旁。
仪仗队那头是正在进行的冰嬉表演,这会儿还没出正月,太液池面全都结冰了。
这种集检阅冰上部队与娱乐于一身的活动,在清朝被定为国俗。
冰嬉选手在冰上翩翩起舞,乾隆爷则在冰床里观赏。
仪仗队的尽头,是一个简易的小帐篷,桌上碗里可能是给仪仗队暖身的姜茶?
帐篷前是本次活动主会场——紫光阁广场,广场上两侧分置小案宴桌,与宴者跪坐着用餐,左侧席次是官位较低的参战将领与诸大臣,右侧是蒙、回族人的席次。
乾隆帝坐在紫光阁殿正中,朝廷重臣及部族首领分坐两旁,他们被乐队簇拥着,也不怕吵?
画卷最左方是紫光阁后方的武成殿。
武成殿下方是筹备筵宴酒食的御膳房,还能看得到有杂役来来往往上菜送酒。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场地里穿梭,给大家上茶酒、果食、佳肴的人,也是忙得连口水都没得喝!
筵宴中,乾隆帝还会与少数民族觐见者互动,为了表示尊重,会直接用其民族语言表示关心:“过得怎么样啊?”“收成好吗?”“家里人都还好?”……压根用不着人来翻译,这样拉近了皇帝与外藩王公的君臣关系,也是维系藩属对清廷向心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看来,多学习几种方言,到哪都能找到“亲人”!
为了这次筵席,乾隆还专门安排了三只不同类型的乐队——仪仗乐队、中和韶乐、蒙古乐队,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演奏乐器、奏乐方式。
仪仗乐队是乾隆皇帝步辇驾临时用的,位于宴会场地的南端,分左右面北而立,两边的乐器相同,有戏竹、锣、钹、导迎鼓、笙、龙头笛、云锣、小铜角、大铜角……
位于紫光阁东西两侧的是中和韶乐,乐队成员穿着红色队服,面北而立,掌麾者立于阁东,并安置乐器镈钟、编钟、建鼓和柷(不认识没关系,全都是乐器)。
在清代,中和韶乐是用于祭祀、朝会与宴飨的最高等级宫廷音乐。它在这场筵席上出现,可见其规格之高。
最后一只乐队,是位于紫光阁前广场的东侧的蒙古乐队,他们穿着明显有别于宫廷乐工的蟒服,由一位乐官领队,十一位乐工各持不同的乐器:前排左起是胡茄、筝、琵琶、火不思、拍板;后排则为月琴、提琴、胡琴、云锣、月……
虽然乐队是民族的,但音乐是世界的啊!
这幅人物众多、场面壮观,又画风细腻、设色明艳的传统长卷,是乾隆令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瀚绘制的纪实画。
虽然形式上是中国传统的长卷,某些技巧也沿袭了中国特色,用画中人物的身形比例来反映主次地位。
比如画里端坐于御座的乾隆,左右有众臣环绕,但他的比例尤其大,其余人物则比例一致且样貌相仿,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谁是这里的猪脚。
但建筑的绘画风格和技巧则是西方画风,欧洲绘画的透视原理和光影技巧,使它有别中国传统绘画的质感,也为我们与紫光阁实景对照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