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项目“退火”展在上海开幕
2020-02-19 12:16:27 来源:
塞上(下集)——孙逊个展
动画影像是孙逊以往作品的重要部分,而在本次的“退火”项目中,玻璃作为媒材的介入,则让观众对他如何将物化的玻璃与他动态的影像相结合有了更多的猜想。
由2018 年《塞上(上集)》的原始概念出发,此次展览也是孙逊首次尝试创作大型机械装置。作品将以运动的机械结合绘画,既将玻璃这一材质的某些特性发挥到极致,又让玻璃作为材料消散于他个人的创作体系之中。
历史题材的利用和再创作一直是孙逊创作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此次展览也可以循着这一脉络得以追溯: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正是此次创作的源头。《塞上(下集)》与同样于去年11月举办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塞上(上集)》遥相呼应。通过五组全新创作的装置作品,孙逊以运动的机械结合绘画装置,将玻璃材质作为情绪主线,呈现了一个非线性的“空间故事”。
我是我的镜子——朴庆根个展
韩国艺术家朴庆根是上海玻璃博物馆于“退火”项目中携手的首位国外艺术家,而此次展览《我是我的镜子》也是他在中国举办的首场个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朴庆根一直以影像为媒介进行创作。而韩国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历史、军役创伤,以及流行文化的心理机制则共同构成了朴庆根创作的主要线索,并让他在探索不同社会政治情境及其情感结构的过程中,摸索和构建了其特有的创作主体性。在此次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合作中,朴庆根从“质疑影像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主观性”出发,试图探索与“观看”这一动力相关,且更为复杂的欲望机制。
在此次展览中,朴庆根运用了大量的动态玻璃机械装置,这些抽象的装置在空间中旋转、变换,模糊地隐喻了人性中不可琢磨、无法驾驭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性,又恰恰是人性的魅力所在,让人难以拒绝。除了玻璃装置以外,他还为此次展览创作了一部最新的影像作品,作品以一对双胞胎为主角,描绘了潜意识的心理机制,在与玻璃装置相辅相成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了装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心理上的暗示。
2013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邀请“退火”项目的艺术总监李力女士,开始筹备以玻璃为主题的当代艺术项目并在2014年邀请了张鼎作为第一位参与此项目的艺术家,举办了首场项目成果展——《黑色物质》。自此,“退火”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当代艺术项目正式启动。2016年,项目被正式命名为:“退火”。如同退火工艺之于玻璃创作的不确定性,在这一项目中,不同的当代艺术家从各自视角出发,利用玻璃的强大可塑性,为观众和业界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将玻璃的无限可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过去的几年中,继张鼎个展之后,“退火”项目逐步推进,已经参与的艺术家包括廖斐、杨心广、毕蓉蓉、林天苗、刘建华,以及即将于这个11月呈现各自个展的两位艺术家:孙逊和朴庆根。
“退火”不是一个简单的跨界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让不同的艺术家为玻璃这一传统材料赋予新的概念和生命力,撬动材料本身蕴含的巨大能量,并与当代对话。纵使历经千年,也能借艺术家们的手,让玻璃这一材质持续保持它特有的魅力。这就是上海玻璃博物馆不断在坚持的“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