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文明脉络,实践收获真知
2020-10-28 21:30:46 来源: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彩陶纹饰的含义、甲骨文的演变……书本和课堂之外,孩子们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将在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中找到答案。
漫步于国家博物馆“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10岁的小学生润润对陶埙、箜篌、编钟等如数家珍。
讲起古代历史,润润言之有物、侃侃而谈。这得益于他将文史学习融入到了参观中:“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博物馆,学校每年会组织1-2次集体参观,一般是去古代中国展厅。很多历史书上的文物都能在这里看到实物,特别有趣。”
驻足观看的小朋友。
另一队小学生则拿着纸笔写写画画,不时抬头观察展柜中的文物,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本期研学活动,同学们“走近”了明朝。据带队石老师介绍,博物馆研学目的是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古代思想、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同时梳理单个朝代在历史发展中的脉络和线索,培养全景式的历史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寓“学”于乐。两部委联合印发的《意见》将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推进文博资源走进课堂,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博物馆,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进行了哪些物质思想交流?”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之前,兰州大学附属中学历史老师钱家锋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学习任务单”,这是任务单上的第一个问题。丝绸、陶瓷、古籍、钱币……与以往背诵课本知识不同,同学们在这些见证过古丝绸之路繁荣盛景的文物中找到了答案。
国家博物馆展品《齐民要术》。
收获远不止于此。一位同学在观后感中写到:“件件文物上早已不明丽的颜色、斑驳的花纹、磨平的字迹,并未使它们失去价值,因为那些都是岁月的模样、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谈及文博资源进课堂的意义,钱老师说:“真正走进博物馆学习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启发其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家国情怀,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铸牢文化自信。”
作为历史老师,钱家锋认为《意见》中“开发博物馆系列课程”尤其亮眼。“通过馆校合作、共同开发博物馆系列课程,这类系统性培养可能会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学生群体,钱老师希望博物馆在开发陈列资源和设计陈列方式时更加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兼顾各学段教育需求。
“两部委《意见》的印发非常及时。”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表示,自2015年《博物馆条例》出台后,各地博物馆都依据自身条件加大了社教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始终没有找到对接学校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意见》要求在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开发时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打通了现阶段馆校教育的‘任督二脉’。”
与学生一个人去博物馆参观相比,馆校合作是一种更系统、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其优势在于将博物馆资源和学校课本知识有机融合”,关战修讲到,《意见》为学校、博物馆以及社会机构界定了角色、分配了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10月21日,在河北沧州青县大杜庄中学,讲解员为学生讲解运河沧州段谢家坝的构造。
谈及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陕西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蔡理华表示,当前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仍有待完善。“《意见》要求博物馆活动要注重分龄设计,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提出具体要求”,蔡理华解释说,博物馆活动开发要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针对低龄学生侧重趣味性和故事性;初中阶段侧重实践与体验性;高中阶段则需侧重探索性和研究性。
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为中国艺术市场复苏全面赋能
疫情后上海首个大型艺博会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于10月22日至25日在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不但收获4天15000余人次参观,现场成交额超
2020-10-28 21:27
格物致知——四川民族学院书法研究所首届学术年展
格物致知——四川民族学院书法研究所首届学术年展暨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是四川民族学院2020-2021学年度的大型学术活动。展览荟集全国243位书
2020-10-28 21:28
朱炳仁与嘉德典亚再相遇
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宴--嘉德典亚艺术周即将绽放,10月28日-11月1日,朱炳仁-铜又一次如约而至,亮相嘉德艺术中心,携最新作品邀君鉴赏。| VIP预
2020-10-28 21:26
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收官
2020年10月25日,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完美收官。作为上海疫情后首个大型从预展之夜到公众日,现场人声鼎沸,观展人员络绎不绝。据门禁
2020-10-28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