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扇面精品赏析
2020-08-07 19:43:23 来源:
Lot338
于非闇(1889-1959) 书画合璧扇
成扇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正面:今夏大雨,为五十年来所未见。寒斋为雨水所侵,箧笥尽濡,无意中得卿云墨两丸,康熙御制也,试为凤山兄仿宋人笔。戊寅七夕,非闇弟照。钤印:照
背面:(文略)既为作画,研中尚有余墨,书似凤山仁兄正之,于照。钤印:于照之印、非闇
20.2×55 cm。 约1平尺
RMB: 5,000-7,000
于非闇《书画合璧扇》,正面画一只文鸟,栖息在樱桃数枝、竹叶之间,宋院体画格,高古雅致。
正面局部,文鸟头部羽毛黑的发亮
文鸟
文鸟的颜色很漂亮,还有七彩品种,而且据说文鸟身体强健,可爱到不行,很适合养鸟初学者,比如下面这个视频:
正面局部
于非闇在题识里说,“今夏大雨,为五十年来所未见。寒斋为雨水所侵,箧笥尽濡,无意中得卿云墨两丸,康熙御制也“,卿云墨是清初的名墨,于非闇作画对墨、色都非常讲究,比如鸟的头部,细看黑的发亮,这就是墨好的体现。
北京故宫藏《卿云露》墨
背面局部
Lot344
启功(1912-2005) 书画合璧扇
成扇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正面:诵裳先生雅正,蓝蝶叟有此本,庚辰仲夏戏师其意,苑北启功。钤印:启功、苑北、非曰能之
背面:(文略)诵裳先生正,启功。钤印:启功、苑北、庚辰
18.2×49 cm。 约0.8平尺
RMB: 5,000-7,000
启功1940年绘书画合璧扇,正面仿蓝瑛笔意,背面小行草节录《古诗十九首》,共计200余字。
正面局部
正面局部,启功款字
蓝蝶叟,即明末武林画派宗师蓝瑛,启功评之“蓝蝶叟工力极深,微伤霸悍”,宗室出身的启功,减去了蓝瑛的峭拔,多了温婉儒雅的贵族气息。
北京故宫藏蓝瑛《澄观图册》(局部)
背面局部,早期书法不同于后期的高挺瘦硬,韵味十足
背面局部,书法气韵高华
Lot340
金城(1878-1926) 风荷丝柳藕香居
沈曾植(1850-1922) 节临《石鼓文》
成扇 设色纸本
正面:风荷丝柳藕香居,万顷晴烟画不如。今日重经湖上(过)路,乱鸦零落夕阳微。追忆旧游,为涤盦仁仲写此,兄城。钤印:经郛
背面:(文略)石鼓六。涤盦贤表阮,寐叟。钤印:菌阁
著录:《湖社月刊·第45册》第19页,湖社画会,1931年8月
18.5×48.5 cm。 约0.81平尺
RMB: 5,000-7,000
《湖社月刊》书影
上款人李诜(1881-1940),字思本,号涤庵,江苏昆山人。出身世家,祖父李德莪、父李传元分别为道光、光绪年间进士。李诜清末毕业于京师法律学堂,与金城为大理院同事。
正面局部
背面局部,是沈曾植很少见的石鼓大篆
沈寐叟石鼓书非常少见,此扇落款“涤盦贤表阮”,“阮”即侄子,沈曾植与上款人李诜两家为数代姻亲,石鼓书法是特别为李诜所作。
《艺林月刊》登载的李诜所刻印章
Lot353
秦仲文(1895-1974) 水郭烟波
沈尹默(1883-1971) 陆游诗四首
成扇 设色纸本、水墨洒金笺
正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壬寅(1962年)中秋写水郭烟波,补题唐人句,奉伯元先生教,梁子河村人仲文秦裕,时年六十有八。钤印:秦、裕、梁子河邨人
背面:(《舍北晚眺二首》、《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二首》文略)为伯元先生书放翁诗,尹默。钤印:沈尹默印、秋明
20.2×53 cm。 约0.97平尺
RMB: 5,000-7,000
正面局部
拍品正面为秦仲文自题画“水郭烟波”,即洞庭湖景,这是秦仲文擅长的题材,但由于画水繁复,故不多作,此画勾、染精工,真有咫尺千里之感。
岳阳楼,远处为君山,相传《武穆遗书》就藏在这里
北京故宫藏马远《洞庭风细》
背面局部
背面为沈尹默小字行草,抄写陆游诗四首,共一百五十余字,亦属精品。
Lot356
王云(1888-1934) 龙腾出水
张伯英(1871-1949) 节录苏轼《祈雨帖》
成扇 设色纸本
正面:(文略)徐昭梦《龙蛰》诗。乙丑(1925年)芒种,风雨雷电,闭户写此。王云。钤印:梦白
背面:(文略)辛巳(1941年)六月,雪涛仁兄法正,张伯英。钤印:张伯英印、少溥
20.3×53 cm。 约0.97平尺
RMB: 5,000-7,000
拍品正面为王云1925年绘《龙腾出水》,背面是张伯英1941年书节录苏轼《祈雨帖》,书“雪涛仁兄法正”,应是王云先作一单面成扇,后被弟子王雪涛珍藏,王雪涛再请张伯英书写背面。
正面局部,近代绘画中“龙”的题材不多
王雪涛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诸教师中,受齐白石、王云、陈半丁影响最大。他撰有《忆梦白师》,给了今人一窥民国画坛的真实资料:“我做学生时,老师们虽然都是画坛名家, 然而真正从他们那里学点技法却是极为困难的。他们一般不做示范,对学生的画,随意指点,门户之见也很严重。梦白先生则喜欢与人接近,每日上午,在家中作画时,我总去观摩,每每有所得,回住处立即摹写,画纸未干,就急切地卷至老师家请教,他总能一一耐心指点,鼓励、爱护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