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远游和山水画
2020-03-06 13:03:13 来源:
说起齐白石与广州的结缘,就不得不提及齐白石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齐白石的远游“五出五归”。从1902年开始,为了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湘潭本地小有名气的齐白石在友人的鼓励下走出家门,进行了五次远游,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边行边看,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不但如此,齐白石还将远游期间看到的景色绘制下来。在这段远游过程中,齐白石根据沿途所见画下不少写生草稿,后来又根据这些草稿精心创作了《借山图册》。
五出五归都去了哪?
一出一归(壬寅·1902)三十八岁
1902.10。 家乡—西安;
1903.3。 华阴县[华山]—黄河[嵩山]—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家乡。
二出二归(甲辰·1904)四十岁
1904。春。 九江—庐山—南昌[滕王阁、百花洲];
1904.8.15。 归乡。
三出三归(乙巳·1905)四十一岁
1905.7。 家乡-广西[桂林];
1906。 梧州—广州—钦州;
1906。秋。 归乡。
四出四归(丁未·1907)四十三岁
1907。 家乡—梧州—钦州—肇庆[鼎湖山、飞泉谭]— 高要县[端溪、包公祠]—东兴[北仑河]— 越南;回钦州[天涯亭];
1907。冬。 归乡。
五出五归(戊申·1908)四十四岁
1908.2。 家乡—广州—钦州;
1909.1。 钦州—广州—香港—上海—苏州[虎丘]—南京—江西[小姑山];
1909.9。归乡。
1910年,齐白石根据游历山水画稿创作了《借山图册》,共52幅。
《远游写生画稿(局部)》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远游写生画稿》1909年作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在齐白石的各种绘画题材中,山水画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但是在齐白石的远游过程中,他基本停止了画肖像画,转而全面攻山水、人物、花鸟,且改以写意为主。结束远游回到家乡后,齐白石将这些实地的写生和感受全部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至此,齐白石的山水画面貌趋于成熟,注重追求变形与笔墨,形成疏简清明的风格。由此可见,这“五出五归”的远游经历,在齐白石艺术上的重要意义。
何谓“借山”?
齐白石说自己笔下的山水是从大自然中“借”来的,只是用来娱目而已。
“借山”也是齐白石的斋馆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育有两儿两女的齐白石,觉得自己所住的星塘老屋分外狭窄,想要换个新房。后来齐白石为江西盐商作画,赚得酬金320两白银,便用这笔款项买下离旧屋不远处莲花寨的几间大屋,然后在祠堂内精心挑选位置给自己建造了一间书房,在其中读书作画。因为不出祠堂就能看到馀霞岭上的梅花,齐白石当即为书斋取名“借山吟馆”。期间齐白石经人介绍拜在晚清著名经学家兼诗人、湘潭名士王闿运门下。因为齐白石曾为木匠,他与同门铁匠出身的张仲飏、铜匠出身的曾招吉并称为“王门三匠”。在一次王闿运召集的雅集中,“王门三匠”由于对不上老师出的诗句而让齐白石大感羞愧,归里后即将书屋“借山吟馆”的“吟”字删去,改为“借山馆”,并表示不敢再以诗人自诩。
《隶书题名》(展览展品)1904年作 纸本 北京画院藏
《山水画稿》1905年作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山水画稿》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山水画稿》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借山图册》
1910年,结束远游的齐白石回到家乡,根据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进行创作,绘成《借山图册》,共52幅。其中30幅,被齐白石友人借去未还,现今仅存22幅,藏于北京画院。现存的《借山图册》主题有两类,一是家乡景色,二是远游景观,画的都是有名的景点,如灞桥、雁塔坡、华岳三峰、独秀山、滕王阁、柳园口、小姑山等,以齐白石远游的印象和画稿创作,构图平远多变,每页突出一个主要景象,创意新颖,简略朴素,平中见奇。
《借山图之三·祝融峰》1910年作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借山图之四·洞庭君山》1910年作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借山图之五·独秀山》1910年作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借山图之九·雁塔坡》1910年作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借山图之十三·华岳三峰》1910年作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借山娱目
正是由于齐白石认为自己笔下的山水是从大自然中“借”来娱目而已,所以他的山水画没有太多寓意,这样反而具有朴实的格调和生活气息,注重追求生命的活跃与张力,画面简括疏朗,率直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