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绘尽众生之相
2020-06-16 13:34:13 来源:
在这个自拍和美图的时代中,肖像画的意义何在?2018年5月26日下午,“相·王雷作品展”在坐落于原中法大学旧址的艺术8开幕。艺术家王雷用四年时间重走丝绸之路,一支画笔描绘出途中遇见的那些人。展览开幕当天,有维吾尔族青年弹唱,还有孩子伏地画画儿。这场名为“观察”的目光之旅,让人真实感受到当下某个存在的分量。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北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勇峰,艺术评论家、策展人黄笃先生,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付晓东女士,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夏彦国先生,德山艺术空间艺术总监罗小虎先生,艺术家王雷先生和艺术8创始人佳玥(Christine Cayol)女士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丝绸之路的面孔——佳玥(艺术8创始人,哲学家,作家)
我们生活在琳琅满目的口号与心灵鸡汤的围绕中。周边的世界游离在扁平枯燥的抽象化与情感的虚无不定之间,正因如此,我们总与其相隔甚远。幸而有些艺术创作蕴含着一种力量,能够将我们带回到繁杂概念背后所掩藏的敏锐而独特的现实中。一张面孔意味着什么?一个眼神?在一个自拍时代,肖像绘画的意义何在?正是在于通过这场名为“观察”的目光之旅,呈现出当下某个存在的分量。
王雷的肖像作品与原中法大学的相遇
原中法大学的雕梁彩绘之下,“观察”与“旅行”两种体验汇集于此。这并非偶然。如今人们时常会忘记,“丝绸之路”首先是——过去是,未来依然是——旅途中不断涌现的、包罗万象的目光交汇之处。丝绸之路亦是“观察之路”,人们在此间相遇、相谈,感知彼此的相异性。关键在于踏上旅途,朝他者行进,相互观察,进而寻求创新。原中法大学正如丝绸之路,回溯其历史背景,一直以其独有的方式,象征着无数知识、艺术、政治与人文之路的起点。因此,王雷的作品与这幢建筑浑然一体。对于热衷中法交流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起始之地,亦是教育与开放之地。
这个展览呈现的众多丝绸之路上的面孔并不单单是一“系列”的人物肖像,而更像是不同世界的众生之相——这些世界彼此相遇、相交,并通过旅行所激发的交流得到新生。这些画面如同一个个地标,将观者的目光引向地理和气候风貌的背景,勾勒出从大同到伊斯坦布尔的这条丝绸之路。这些画作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人、一张面孔与一片风景的组合能够如此神秘,而记忆在其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它们还有另一种力量,即让我们驻足的力量。在这些画作前,我们所面对的不是面孔,而是“目光”。我们不得不像怀抱一个婴孩那样,怀抱着一种亲密的存在,感受它的召唤,让它牵引我们进入更触手可及的当下。我们必须放任自己的目光,肆意观察。
在旅途中寻求其自身文化的画家
王雷总在旅行。他在其画布上所呈现的,首先是自己的双眼所目睹的,他放任自己沉浸在炫目的光芒与独特的地势间,沉浸在灰尘、浮世、寂静与喧嚣之间。他将自己置身旅行的风险中,不求全身而退。如今的网络上充斥着不计其数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的艺术家们以虚拟方式制作着图像,随后呈现在琳琅满目的屏幕间。王雷却反其道而行之,顺着最直接的感知力这条源泉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