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苗”
2020-03-30 15:04:14 来源:
花溪是一块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独具一格的石板建筑群,让这里成为苗族挑花艺术成长的土壤。花溪苗族是众苗族分支中的一支,因其挑花艺术出众而被人们称为“花苗”。2006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苗绣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爱美是人的天性,原始人类用石头木炭在石岩上画出了他们的祈求,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中各民族用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爱,于是产生了歌舞、戏曲、挑花刺绣、蜡染、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长期的农耕时代,苗族妇女们收获纺织纱布。挑花是用她们自己纺织的土布,数纱行针而成。其艺术风格独特,世界上找不出相同的形式。风格雅而不俗,花纹多样,形式古老而现代。一幅绣片充满抽象构成,很少有具象图形,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
这里的苗族妇女从小就学习挑花,农闲季节是他们学艺竞技的好日子。花溪苗族节日非常盛大,每逢节日之际,村村寨寨歌舞不断,小伙子们吹起芦笙,苗姑娘们穿上自己绣制的盛装,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歌舞之处称为“跳花场”,是青年男女们的社交活动,谈情说爱的好地方。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连接在一起,由此定下终身大事。每逢赶场天、节假日,就是妇女们在跳花坡上一展风采,争芳斗艳的好时光。绣制一身嫁衣,绣花背篼,当苗寨进入农闲的日子,就会看到山坡上、大树脚、寨门前、堂屋里,三三两两的苗族妇女在做挑花,呈现出一幅幅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生活清贫,却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生产粮食,农闲时创造出一幅幅挑花杰作,不计时间和辛劳,不问报酬,默默无闻地创造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这门民族挑花艺术没有书本,没有老师,靠的是母亲和姐妹们的言传身教和跳花坡上的观摩学习,一代代传承发展,在深山旷野中点燃了美丽火花,给人以希望,为生活点彩。
时代进步,城乡的发展,机械化代替了手工,让这些民族技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牛仔服高跟鞋代替了民族服饰,姑娘们再也没有那种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挑花渐行渐远了。她们告别了昔日的田园生活,渐渐进入城镇、工厂、餐厅酒吧,追求另一种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新生活模式了。原生态的那种民间艺术离开了相应的民俗大环境,是产生不了优秀的作品的,这无疑成为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