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视觉学院文物高研班考察北朝佛像
2019-12-16 12:54:06 来源:
博兴博物馆馆藏的龙华碑,雕造于隋代,其碑文字体是我国的隶书向楷书转化时的字体,其书法研究价值和雕刻的技艺手法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北齐螺髻梵王立像 山东
博兴博物馆藏
北齐菩萨齐像 山东博兴博物馆藏
青州博物馆是目前唯一的设在县级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1996年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不少精品均在此陈列,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 菩萨、 弟子、 罗汉 、 飞天、 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 、 镂雕、 线刻、 贴金、 彩绘,造型生动,据研究学者介绍,龙兴寺窖藏佛像有坐佛和单体立像,坐佛分为跏趺坐像和倚坐像两类,在外在造型上,青州佛像大多为平螺肉髻,面部短而圆润,薄衣贴体。在衣纹装饰上,则紧贴佛像身体刻画而略有高低层次变化,给人一种质薄透体的效果,修长、挺拔而秀美,在线条运用、传情达意、塑绘结合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州博物馆藏北朝菩萨像
青州博物馆
藏北朝菩萨像
青州博物馆藏北朝佛立像
青州博物馆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青州博物馆藏
北齐菩萨像
与青州相距约140公里的诸城古称密州,两地出土的佛造像属同一体系,但细处又有所不同。诸城造像以圆雕为主,菩萨佩饰繁缛华丽。而青州造像则以背屏式并施以绚丽的彩绘为其特征。诸城博物馆收藏有大量龙兴寺遗址佛教窟藏出土石造像,最有名的当属圆雕卢舍那佛巨型头像,顶部略有残缺,头面饰有细密规整的螺髻,脑门上的发际线呈垂弧状,额际宽平,面部方圆清秀,五官宽大,嘴角上扬,微笑,眉毛舒展,添了大佛的神秘色彩。现场同时还展出唐开元二十年(732)刻的“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由碑文可知,此像为卢舍那佛,头高1.10米,最大围2.60米,重数千斤。如此大的圆雕佛头像世间罕见。
圆雕卢舍那佛巨型头像 诸城博物馆藏
唐开元二十年(732)刻的“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 诸城博物馆藏
诸城出土的这批石造像根据脸形面相、体态服饰和雕造工艺的异同,可分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而以北齐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高级研究班还专门考察了诸城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现场感受正在整理与修复中的文物,并就部分文物的修复进行讨论。青州与诸城相距约140公里,总体上看,两地出土的佛造像属同一体系。但细视之,则又有所不同。诸城造像以圆雕为主,菩萨佩饰繁缛华丽。而青州造像则以背屏式并施以绚丽的彩绘为其特征。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差异,是与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所接受的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同有关。古代诸城滨海多港,海运发达。北魏前期,诸城为高密郡的郡治,北魏后期成为胶州的州治。东魏、北齐时期仍为胶州州治。可见,在南北朝时期,诸城是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的一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海运的便利,与外界特别是南朝的交流非常密切,在佛教造像艺术上较多的吸收了南朝的因素,形成了较明显的自身地方特征。这些特征是北朝造像与南朝造像在内容题材、雕造工艺诸方面相互交流影响及有机结合的结果。可以说,诸城的这批佛教造像,代表了当时南北两朝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