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石得时 天下可理 这块石头有多神奇
2019-11-25 14:29:04 来源:
吴昌硕铭,沈石友藏墨池砚
铭文:墨池之珎,佐我文史。润比羚羊,细逾龙尾。灵气所钟,近言子愚。此石得时,天下可理。石友属昌硕铭。壬子嘉平月。
砚盒题字:墨池砚。
鉴藏印:白沙邨庄。
出版:1。《沈氏砚林》P100-101,民国时期出版。
2。虹隐楼藏《鸣坚白斋砚谱》,第三册第六砚。民国时期手拓本。
3。《吴昌硕砚铭》P4,日本白红社。1966年。
说明:桥本关雪旧藏。配红木砚盒。
14.1×9×2.3cm
铭者简介: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藏家简介:1、沈石友(1848~1923)名汝瑾,字公周,号石友,别暑钝居士,室名明月楼,月玲珑馆、师米斋、鸣坚白斋。江苏常州人,诸生,工诗词,藏砚颇多,亦精刻砚,有《沈氏砚林》传世,与吴昌硕、蒲华过往甚密。
2、桥本关雪(1883~1945),本名关一,后改名贯一,又名房弘,字士道。号涧雪散人、四明狂客等。斋号懒云洞。日本著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的泰斗,日本关东画派领袖。 自1914年起,曾30多次来到中国,并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等结为至交。沈石友所藏砚台多归其处。
墨池之珎,佐我文史。
润比羚羊,细逾龙尾。
灵气所钟,近言子愚。
此石得时,天下可理。
石友属 昌硕铭
墨池砚,录《沈氏砚林》、《鸣坚白斋砚谱》,日本白红社《吴昌硕砚铭》一书亦见著录。,整砚平直不加修饰,砚铭气势恢宏,奇崛雄放,无出其右。铭文中“子愚”或与明代历时十六年的隆万改革(以富国强兵、安邦定国为目的)的地方代表人物张学颜有关,张学颜(1523-1598)字子愚,号心斋,出身“一介寒微”,嘉靖三十二(1553)步入仕途,后受高拱赏识,在晚明国事衰危之时,临危受命,巡抚辽东,《明史》谓“敌至无所亡失,敌退备如初,公私力完,渐复其旧”。
藏界有云“古有《西清砚谱》,今有《沈氏研林》”。前者为皇室收藏,后者则是代表文人的顶级趣味。沈氏藏砚无论材质、形制都以品味格调为第一,不沾俗气,代表了文人砚的最高水准。
此方砚台作于吴昌硕“人艺俱老,炉火纯青”的晚年时期,题写的砚铭与他的书画大作、诗文篆刻,一脉相承。彼时,他与沈石友虽分隔两地,但也“借事以相发明”“岁必有诗达”。“沈砚吴铭”珠联璧合,是两人三十余年金石之谊,也是两人作为平民诗人对家国命运的牵绊。
吴昌硕生于1844年,卒于1927年,一生处“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几乎与近代史共生。在他83的生命中,虽然饱受战争摧残,又曾壮志不伸,但作为近代重要文化领袖之一,吴昌硕有着旧式文人对世事的担当。从而立之年到年近古稀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是他在艺术之外最持久的追寻。
仕宦阅历和政治理想使他的艺术具备了更高远、深沉的内涵,得以从一众艺术家中脱颖而出,使他“诗文书画有真意”,沈石友谓“书如快剑斫蛟龙,画意诗情脱臼科”,费行简谓“所为诗自在流出,而音节振拔”。
读书愧未成,好古竟何取?
男儿好身手,何不拔剑舞?
区区谋一饱,坐受众人辱。
1881年,吴昌硕在芜园耕读蛰伏逾十年后,作诗《别芜园》,透露出对于选择艺术,还是仕途的几分彷徨。而后几年,他经人举荐,辗转于江苏、上海上任了几个鸡肋的公职。在此期间,他一边为官,一边交游,结识了沈石友、任伯年、王一亭、翁同龢等一众酷爱金石学的好友。
沈石友(1858~1917)名汝瑾,字公周,号石友,别暑钝居士,室名明月楼,月玲珑馆、师米斋、鸣坚白斋。江苏常州人,诸生,工诗词,亦精刻砚,富藏砚,有《鸣坚白斋诗集》等行世。在《钝居士生圹志》中,沈自述“三岁遭寇乱,年十一失母,卅六丧父”他的一生颇为孤独寡交,早年也曾怀抱热情积极入世,然未获得驱虏强国的机会,终以“哦诗抱石消磨岁月”。从1884年马尾海战《悲马尾》直至1917年张勋复辟《趣还》,他一生都在笔耕不断,诗文横跨三十余年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