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源个展隆重开幕
2019-11-18 12:08:06 来源:
顾黎明教授是陈思源先生大学时代的老师,与陈思源先生有着良师益友的深厚情感。在开幕式上,顾黎明教授谈起庄子,“与物有宜“,源于庄子《逍遥游》。它的本意是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自然地互相涵摄。“容”就是宽容的容,”与物有宜“,亦是就是与物为春,这是2800多年前,传统中国文人最朴素最基本的诉求和向往。在科技化的信息时代里,是否我们今天还有资格去得到精神与天地相通的境地?思源通过绘的方式编织出微观世界里的人性温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持共感的纯粹性,感染我们的共感,真切而动人。”
图片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顾黎明教授
而陈思源先生的另一位老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珂教授更是在开幕式上动情地回忆与陈思源先生的师生同乡情谊,并高度赞扬陈思源先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一个人,所以他营造的这些画面看起来既具像、又意象、又抽象。但是人们能够感受到他的作品的祥和之境,有中国画的意韵但又是抽象的表达。
解读艺术家陈思源
自1989年大学期间作品《永恒》入选了第七届全国美展,陈思源在长达30年的创作历程中, 不断审视、思考、实践绘画创作,相继推出14次个展,本次[容│与物有宜] 艺术展,展出了陈思源创作历程中的经典系列作品,包括《舞者》、《弋》、《眷顾》等,还有专门为大都会艺术中心定制的大型艺术装置《与物容》。
图片 / 陈思源大型装置作品:《与物容》
顾黎明教授谈到:“思源阐述了图像般斑斓的色彩、游浮的似是而非的笔状,或许暗示了他的观看视角的嬗变。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其对周遭环境的深度感受和认识,那种祥和委婉的处世方式也就映射在他的作品中。他更喜欢在图像化的境遇里显示某种融合的契机,而不是走向极简或回归。”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夏可君曾评论:“陈思源的绘画纯然依靠色彩与笔触的力量,不断激发诗意的联想,保持可塑的生长性,让笔触在反复涂抹之中,再次重新生成,如此的绘画方法,就重新触动了绘画的平面,一种不断抽象化却又不断接纳自然的虚化,其诗意的余象,让我们再次进入自然的密码,倾听自然隐秘的歌唱。”?
图片 / 陈思源作品:《弋》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也曾评论:“陈思源的抽象绘画带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基因,他的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诗意,还是中国式的诗意,画面上有明显的自然痕迹。他的作品采用的是满构图,但画面有中心。他使用的色彩大多偏于温和,较少使用冷色系颜料。画风属于抒情抽象,但不是西方抒情抽象绘画那种强烈非理性的抒情,而是像中国传统山水田园诗那样具有宁静之境。
在我看来,这种中国式抽象应该叫“温抽象”,既不热又不冷,它是温暖的,带有人性的温度。陈思源的抽象绘画也具有这种特征,它不是偏激的,又不是激烈的,而是温和的,给人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灵的温暖。”
陈思源现场导览与讲座
[容│与物有宜] 首展日,陈思源老师现场为观众导览、解读作品,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点:“我们都知道,现今在巨大的社会机器面前,个人的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认为艺术家是预言家,是挑战和质疑当下的时尚流行价值观的人。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是,现代的艺术的标准是艺术家自己,一切表象用于表达自我,而非表达真实。因此我希望所有观众也有对艺术品的自我解读。在不需要考虑艺术家创造意图的前提下,以自我解读参与并完善艺术家的创作,才是我们本次展览的意义。”
而接下来至7月15日的展览期间,大都会艺术中心还将定期举办艺术家导览活动,由陈思源老师亲临现场讲解,并针对热爱艺术的来宾做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知识讲座。
图片/ 首展日,陈思源艺术讲座
精彩跨界 :艺术的共舞
在开幕式现场,与斑斓笔触相呼应的是一场惊艳的舞蹈,他的创作者罗天,曾是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首位国际交换生、美国芭蕾舞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并在国内外出演舞团多部经典舞剧作品。
罗天作为北京现代舞团(BMDC)青年编导,他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打开人的心灵,或是触摸,或是抚慰,或是直接的给予,各种演绎让人有了更多维度看待和体会这个世界,细腻深入,弥足珍贵。而通过罗天的舞蹈,观众会对陈思源先生的作品有着另一种解读。罗天的身体里有着不安分的舞蹈细胞,有着热情勇敢、追求舞蹈艺术的信念;他的身材条件是老天赐予的绝佳礼物,令人惊讶的修长双腿让他的舞蹈更具美的张力和直观感受。
图片/ 北京现代舞团(BMDC)现场表演
艺术家陈思源
陈思源,本名陈学军,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67年生于山东潍坊,198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个人作品结集出版:《陈思源作品集》、《与物容》、《自主的斑斓》、《寻踪者》、《内象》、《寂景》等,作品及专访发表于《中国油画》、《当代艺术》、《画廊》、《艺品》、《十月》、《中国画廊报》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