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现的显现 自我的归宿”
2020-06-22 14:15:10 来源:
展期:2020年6月6日-8月16日
艺术家:陈天灼、丁乙、冯梦波、刘建华、刘韡、李可政、施勇、王功新、徐震?、颜磊、杨振中、杨君、原弓、周啸虎
策展人:杜曦云
地址: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指导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文体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金鸡湖美术馆
杜 曦 云:在艺术发展史中,抽象艺术的鼎盛期是现代主义后期。你为何仍然选择抽象艺术这种方式?
李 可 政:抽象艺术是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一座高峰,从戈蒂耶、库尔贝、马奈、马列维奇,到格林伯格与诸多大师逐步把艺术从“艺术”中解放出来,再到极少艺术与观念主义两条前卫脉络合而为一、终结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经典抽象艺术作品,使我深深的迷恋!
李可政《无题》180cm×180cm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 2008年
杜 曦 云:为何选择几何抽象?
李 可 政:从直观上看似选择了几何图形,实际是用空间处理时间的空间边界……是一种主观需要。
李可政《无题》160cm×180cm 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 2008年
杜 曦 云:这种被视觉化的时间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李 可 政:被视觉化的时间感,或者说被时间塑造的空间感,来自于审美意象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存在。如何破解它,便成为了去往哪里的路径。
李可政《萌懵朦蒙》180cm×160cm 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 2009年
杜 曦 云:你这十来年的绘画,一直是用理性的几何形体和精密的数理逻辑,创建和经营着丰富的空间。这些清晰、确定的空间,又都在酝酿和生成着各种生动喜悦着的“无”、“虚空”、“不确定”,召唤和呼应着观者心中的灵性。是什么在吸引和驱动着你这沉默孤独的十来年?
李 可 政:人与人之间我一直认为是相近的,差异不是很大,导致差异的本质是悟性。而悟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的(无法解释的);另一种是后天的,通过大量阅读,思考,现实经历使人不断的感悟。两者合二为一所积累起来的认知,就会使我产生要求,而这种要求又会导致追问。
比如说我以前就会追问:“为什么有的人居无定所的过着安宁的生活,有的人住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这个问题形而上吗——当然!这个问题现实存在吗——当然!所以,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关系中,艺术家需要寻找到一种破解的路径或者源泉。所以尼采所说的那句话——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无所追求——就显得尤为值得再次推敲。
李可政《无题》180cm×180cm 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 2010
杜 曦 云:你的那些灰白色系的画,因为色彩和结构微妙,乍看时清晰可辨,继续看时,忽而模糊忽而清晰,感觉画面中的形体、空间在不断的起伏、显隐、呼吸。你是有意要造成这样的感觉效果吗?
李 可 政:在格林伯格那里迁越。形式是在创作主题与媒材的持续互动与对话中显现出来的,成就于一种感觉的理性,以及一种介入日常生活的生命意志的实践理性。画面所感知到的效果,是我需要摒弃一个无情的隐喻者的身份,进一步把它不可言说的那一部分交给观者。从而,我在画面的技法上使其出现互文性——用隐现的显现。
110cm×90cm《束》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 2011
杜 曦 云:轻柔的色彩,进一步确定了你画面中“空”、“无”的基调。这个世界问题不断,依然有很多的惨烈严酷,你避开这些吗?
李 可 政:我曾经和朋友说:“难”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难得”。我在这里的“难”是指现实,而“难得”是指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波洛克时期借助的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现在已不是精神分析学,而是德勒兹的“精神分裂”分析……所以我所处的这个时代语境中,重要的不是避开而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