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佛国山水
2020-04-17 06:20:36 来源:
继2015年“敦煌:生灵的歌”之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继续探寻丝路艺术,首次将“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和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摇篮”的新疆龟兹古国壁画等世界文化遗产“请”到上海,全程跨越5000公里,造像深处,新春巨献,不容错过。


18年2月2日,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人、馆长、“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总策展人戴志康(微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联合策展人李天铭,龟兹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叶梅,龟兹研究院展示交流中心主任申春,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总经理任一彪,上海东方娱乐集团总经理李勇,证大集团总裁、证大文化董事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监事长朱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艺术总监沈其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崔艳等嘉宾共同见证展览开幕。

开幕仪式现场,知名聋哑舞蹈演员卫东雯以古代西域流传的龟兹乐舞为基础,经自身创造演绎,为观众带来原创舞蹈《龟兹乐舞》,其动人舞姿让大家梦回盛世边关,与跨越千年的丝路艺术并蒂莲开。舞蹈结束,卫东雯以手语向伟大的麦积山石窟及龟兹石窟艺术顶礼,为大家祈福。

展览亮点一: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首度赴沪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继敦煌文物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后,“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首度将麦积山石窟艺术带到上海展出。


中心展厅庄严肃穆的红墙之下铺以神秘的黑色镜面地板,塑像基座以金色喷砂材料制作,其纹理质地令人仿佛置身于丝路的漫漫黄沙之中——这里展现来自“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石窟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及彩塑。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的有机结合,尤以塑像著称于世。其壁画题材丰富多样,与整个喜玛拉雅中心的异形空间相得益彰;其造像风格变幻无穷,从早期的古朴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浑润饱满、隋唐的丰满圆润到宋代的世俗化,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北魏至唐宋的塑像发展历史。



展览亮点二: “东方的微笑”惊艳亮相,龟兹古国“佛系”生活耐人追寻
三楼中厅,近三米高的泥塑菩萨立像以迎宾之势邀请观众进入造像深处的世界。《趺坐禅定佛》(敦煌莫高窟第259窟,北魏,孙志军摄影)首先映入眼帘,其神秘的微笑给人无限遐想,被誉为“东方的微笑”,其与刚刚落幕的“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复兴特展“之创作于十六世纪的《蒙娜丽莎》(意大利,16世纪,李奥纳多?达?芬奇的佚名追随者,81 x 52.5厘米,布面油画)遥相呼应,共构一场跨越千年的东西方微笑对话。

龟兹板块以取自壁画的青金石、石绿为主色调,40个作品讲述了龟兹经典的本生、因缘和佛教故事。以龟兹地区佛教弟子在龟兹石窟行绕佛礼的顺序为线索,展览为观众揭开佛祖释迦牟尼的前身、现世和未来的神秘面纱,净饭王恐释迦牟尼出家、鹿野苑初转法轮、释迦牟尼入灭涅槃、八王分舍利、降服六师外道等佛国故事将在此呈现。龟兹经典菱格构图随处可见,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中西亚文化荟萃其中,为特定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宗教艺术、民族民俗、音乐舞蹈的发展与演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