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藏日本竹工艺品
2020-03-24 13:25:03 来源:

饭塚小玕斎 《白锖花笼 云龙》 1990年

Diane&Arthur Abbey夫妇
纽约艺术收藏家Diane&Arthur Abbey夫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日本的竹工艺品。其藏品创作者不仅有在竹工艺近代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明治时期名匠,也有不断尝试用竹子呈现新的表现形式的当代艺术家。超过200件作品的“Abbey藏品”汇集了多方名家名作,是能全面展现竹工艺近现代发展史的系列珍藏。

藤塚松星 《潮》 1978年
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馆收藏有大量竹工艺名品,它们在日本近现代工艺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联合特展,工艺馆将精心挑选出一批活用多种素材与技法的珍品,将其与“Abbey藏品”相互衬托,实现联袂共演。观众在回顾竹工艺在工艺史上的地位、发展过程的同时,还能以更加直观的俯瞰视角来欣赏“Abbey藏品”。此外,观众还可以在展示厅内观赏三部竹工艺相关电影。

生野祥云斎 《竹华器 怒涛》1956年
东日本
在竹编工艺发展过程中,明治时期制作花笼(花篮)的“笼师”们顺势而起,尝试将身份从“手艺人”进阶为“创作者”。全面展示工艺品美感与创意的美术展览会便成了笼师们完成身份转变的舞台。跨越大正、昭和时期的饭塚琅玕斎、饭塚小玕斎父子,除了确立自身的艺术家身份外,更是将竹编从手工制作推向了艺术创作的高度。在二人的故乡栃木县,竹工艺人才辈出,其中有为人所熟知的“人间国宝”胜城苍凤和藤沼昇。此外,新瀉县佐渡的本间一秋、秀昭父子,爱知县的鸟居一峯,静冈县的长仓健一等名家,都在各自的竹工艺创作中积极引入新的表现方式,推广了多元的创作手法。

饭塚琅玕斎 《花篮 旅枕》 20世纪40年代初期

藤沼昇 《网代编盛篮 无双》 2012年

长仓健一 《花入 女(人)》 2018年

胜城苍凤 《花篮 起耕》 1999年

本间秀昭 《流纹》 2104年
西日本
大阪曾是日本茶文化的中心地。从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大阪汉风盛行,从中国传去的消遣方式和文人文化广受追捧。来自中国的工具器物统称为“唐物”,被奉为珍品。当时日本出现了一批专门以唐物为原型模仿制作中国风茶具的笼师。在大阪茶艺爱好者强有力的支持下,日本竹工艺开始创新,发展出日本特有的编织手法和造型技巧。当时的早川家、田和一斎、田边家、前田竹房斎等名门名匠们培养了众多技巧卓群的弟子,极大地推动了竹工艺的发展进程。

三世早川尚古斎 《堤梁花篮 舞蛙》 1918年

门田篁玉 《维新》 1981年

四代田边竹云斎 《舟形花篮 出帆》 2015年
九州
众所周知,得益于温泉发展和丰富优质的竹林资源,大分县的别府市自明治后期以来竹加工产业十分繁荣。在这个背景下,别府市开始培养竹工艺技术者,众多名匠应时而生。生野祥云斎不仅在战后的日本美术展览会上确立了活用竹子材质特性来塑造雕塑般立体造型的表现形式,还被授予了竹工艺领域首位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的称号。此后,门田二篁和生野德三等人也相继扛起了发展大分县竹工艺的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