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新美术的渊源
2019-12-10 13:37:58 来源: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有许多中国第一代新兴木刻家的版画作品,数量达1800余件之多,高居国内各收藏机构之首;这些作品都来源于鲁迅的收藏,由许广平捐赠。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借鉴西方木刻技艺,同时适合中国审美特色的现实主义艺术活动,“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积匆忙,顷刻能办。”鲁迅自谦不懂木刻,实精于鉴赏,许多木刻青年每有新作都寄赠请益,经鲁迅指导或推荐发表,我国新兴版画即由萌芽状态而发展成为美术上的重要分支。鲁迅也一直珍藏着青年木刻家的潜心之作。

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作品,见证了中国新兴木刻乃至中国革命新美术的历程,也见证了鲁迅与中国新美术的渊源。
《明信片》,以“画片”为载体,了解艺术之风

R.R。弗仑茨,《1917年十月之夜在斯莫尔尼宫旁》,苏联革命博物馆发行,俄罗斯国家造币厂1929年印制
明信片又被鲁迅称为“画片”,不过,鲁迅说的“画片”并不单指明信片,也指明信片形式的单片绘画印刷品。当时的现代化机器印刷水准、纸媒传播自然不如今日,画册(尤其彩色画页)印制成本高昂,因而小巧便捷的明信片、画片倒不失为欣赏名作、收藏信息的载体,以致有专门的明信片藏家出现。

鲁迅藏品中的明信片大多是朋友所送、代买。从使用情况看,分为实寄片和空白片两类。其中空白片全部为美术明信片,画面内容主要为欧洲古典木刻、绘画及苏联绘画、《勇敢的约翰》插图、日本雕塑、《元庆的画》和其他散片。本册从上海鲁迅纪念馆所藏明信片中选取了50张,并对画面作品及作者、出版印刷等信息作了介绍。



《藏书》:见证中国文字改革
鲁迅酷爱书籍,他自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当时上海是全国的出版中心,而与鲁迅关系密切的内山书店又是规模较大的书刊经营机构,这样使得鲁迅搜购书籍视野广大,藏书也日益丰富,他甚至专门在距寓所较近的溧阳路租用一个房间作为藏书室。
建国后,许广平鉴于江南气候潮湿,不利于图书保存,乃将鲁迅的绝大部分藏书都运到了北京,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所存的鲁迅藏书有50多种,可分为中文书籍、外文书籍和辞典三类。辞典类是许广平经选择后特意留在上海的,她在《鲁迅手迹和藏书的经过》中说到:“……因陈列案头,经常为鲁迅日夕摩挲必不可缺的参考书,故仍留原处。”既是一种纪念,也便于鲁迅事迹宣传、陈列之需。

中文书籍中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本“新文字”版《狂人日记》,1936年由上海新文字书店出版。所谓新文字是当时中国文字改革的产物,分方法是拉丁化,即将汉字读音用拉丁字母来表示,但不标记声调,只要掌握字母发音,即可读出文字,感知内容。该书封面便全部使用新文字拼音,最上面是Sin Wenz Cunshu,即“新文字丛书”;其下是 Wang Xian bianzi,即“王弦编辑”,王弦是新文字书店的编辑;正中是书名——Igo fungz di rhgi,即“一个疯子的日记”;书名下面的括号里,写的是duanpian siaoshuo,即“短篇小说”。这本《狂人日记》,序和正文都用新文字写成,好比现在的汉语拼音读本,成为汉字拉丁化运动的见证,也是鲁迅作品特殊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