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虎尾天赞”
2020-11-17 15:20:58 来源:
图一 放大图 图二 放大图 图一 青铜质 (直径21。6mm,厚1。5mm 重3。9克) 图二 青铜质(摘自《古钱大辞典》) 图三 放大图 图四 放大图 图三 青铜质(直径21。9mm 厚1。5mm 重3。6克) 图四 青铜质(21。2mm 厚1。7mm 重4。1克)
丁福保先生在《古钱大辞典》中,共载有四枚天赞通宝小平钱,除一枚系伪品外,其余三枚均为真品,钱文隶书旋读,其突出的特点是“通”字走之末端向上撩扬,如(图2)所示。前辈据此特点,将其称为“虎尾天赞”。
30多年前,笔者在铁岭法库县出土的大堆古钱中,曾挑得一枚天赞通宝光背小平钱,见(图1)所示。钱文隶书旋读,“通”字走之末端向上撩扬、弯转且特长,犹如旧时车把式赶车甩的大鞭子,十分奇特。当时笔者想,此钱若是真品,这才是真正的“虎尾天赞”。
然而此钱毕竟以前从未见过,而所见诸钱谱也均未见载录,加之其钱文风格与通常的辽钱又有所不同,所以包括笔者在内,当时周围的人没有谁能够读懂此钱。
其后不久,大约是在1985年5月中旬,笔者到西安出差,特带上此钱让时任西安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著名钱币收藏家陈尊祥先生过目。在笔者介绍此钱的来历之后,他反复观看了好一阵子,然后对笔者说:“这枚钱地张有绿锈,可以确定曾是入土之品。从表面磨损的痕迹来看,说明此钱在入土之前曾经流通过。钱文布局十分奇特,几乎占满整个钱面。特别是“通”字写得十分张扬,这在通常的古钱中是不到见的。虽然我不能下什么结论,但我认为这是枚好钱,你要好好保存。”先生的话,寥寥数语,既严谨又留有余地,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次从西安回来后,笔者就将此钱藏入箧中。然而这一藏就是30多年。
2017年月10月中下旬,笔者在吉林出土的辽金窖藏钱币中,曾先后挑选出两枚天赞通宝小平钱,见(图3)、(图4)所示。刚见此二泉时,觉得眼熟,似曾见过,猛然间想起自己曾收藏过类似的古钱。于是急忙回家,从尘封已久的箧匣中,找出了当年所收藏的那枚天赞通宝小平钱(图1)。
细观(图1)、(图3)、(图4)所示三泉,不论是钱文书体还是形制特点,彼此酷肖,当为同期同模所铸。而唯其背面有异,(图1)为光背,(图3)背穿右为契丹大字“万”,(图4)背穿下为契丹小字“丹”,乃国号契丹之缩写。再观(图3)、(图4)所示二泉,通体锈色翠绿,间有红斑,入骨生根,开门见山,毋庸置疑,当为辽太祖官铸正品。同样,(图1)所示天赞通宝小平钱,亦当为辽太祖所铸。
因此,现在可以这样说,(图1)、(图3)、(图4)所示天赞通宝小平钱,才是真正的“虎尾天赞”。
同时,笔者在本文中,也要深谢陈尊祥先生当年的嘱咐,若没有先生那远见卓识的一席话,则此枚天赞通宝小平钱(图1),可能早就不复存在了。
契国长老
2019年3月19日
这才是真正“虎尾天赞”
图一 放大图 图二 放大图 图一 青铜质 (直径21。6mm,厚1。5mm 重3。9克) 图二 青铜质(摘自《古钱大辞典》) 图三 放大图 图四
2020-11-17 15:20
会同通宝契丹国皇巡千文银牌赏析
契国长老X 银质 (宽57mm 高150mm 厚5。5mm 重351克) 图中所示银牌,上面是辽体汉字钱文旋读会同通宝,中间是契丹大字左读契
2020-11-17 13:50
北京诗词学会书画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麓书院召开
12月11日下午,北京诗词学会书画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麓书院召开,大会由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韩倚云主持,北京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张桂兴、会
2020-11-17 13:05
辽博藏宋无款《白莲社图》不可归于“张激”名下
文:黄伟利 前不久在辽宁省博物馆新绘画馆中国古代绘画中展出了一卷古代纸本水墨人物故事画,全图共分八段,主要描绘了经筵会讲、金
2020-11-17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