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松个展在上海开幕
2020-02-05 15:04:36 来源:
本次王小松个展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主持开幕式。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曦;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原执行馆长李磊;著名评论家龚云表;通策集团主席、浙江大学校董吕建明在开幕式上发言。
共同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邓国源,周长江,缪哲,陈逸鸣,朱刚,王南溟,陈克伦,丁设,蔡彭城,张方白,庄俊,黄文睿,肖关鸿,黄石,蔡鸣晓,金耕,李磊,缪哲,鲁东明,赵阳,井士剑,童雁汝南,瑞典著名艺术家伊娃·泽特瓦尔,UTTERSBERG美术馆馆长、国际策展人安德斯·尼赫伦等出席开幕式。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教授专门为展览发来祝词短文提到,小松教授毕业于中国的艺术名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在德国留学工作,于中西文化传统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精湛的造诣。他的艺术实践领域非常宽阔:他的油画,独创一体,具有雕塑感,厚重而又流动。他的平面设计,能融合中西文化的精髓,新颖古雅,得到业内的高度认可,多次获奖。他还将多媒体来呈现祖国古老灿烂的文明,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业内同道的高度赞扬。艺术创作之外,小松教授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并多次获得国家重要的科研基金,组织团队开展前沿性的探索。
高名潞、王林、王敏、汪建伟、胥建国、冷军,张晓凌、苏笑柏,陈文令、杭间、沈语冰、王端廷,管郁达,苍鑫,张大力、常青,邓箭今、贺丹、刘广云、扬起、徐赫等好友纷纷对本次展览表示祝贺。
王小松作品曾在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里卡尔第宫殿”(Palazzo Medici Riccardi)和首位在维也纳分离派创始地“艺术家美术馆”(Künstlerhaus Wien)举办个展的中国艺术家。富有盛名的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ludwig museum koblenz)和德国吕贝克美术馆Lübeck Museum Germany。也为曾他举办个展。
在思潮云涌的80年代,王小松曾跟随吴冠中、刘巨德等知名艺术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学习。1990年,他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创作与理论深造,被柏林艺术大学授予德国造型大师生(Meisterschüler)殊荣,并旅居德国长达13年。
王小松的青年时代刚好处于二战后由整个冷战格局所塑造的特殊历史时期,和当代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一样,他受东西德统一后欣欣向荣的当代艺术发展新趋势吸引,在国际艺术家云集的柏林所催生的多元艺术理念洗礼下,王小松也开始了大破大立的创造历程。身为中国人,他与身俱来携带浓郁的东方思维,进入西方当代艺术殿堂后,中西文化之间的竞争、博弈与互动成为他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始终在面对和处理的母题。
本次展览是王小松台北个展在上海的延续和高潮,策展方精心挑选了艺术家近二十年来的杰出艺术成果进行综合展出。实际上,在线性时间的维度上而言,这些重要作品前后历经了“空层”“失控”和“多维度”三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王小松早年“空层”时期历时12年的作品《空层时期-乱码系列”(2007-2019)》也在这次展览上首次亮相。
王小松在《多维度(弯曲)空间绘画》一文开篇即谈道:“绘画的形式与画家对客体的再现无论是认知还是所见世界,都被压缩在一个平面错觉空间及被限制边框内完成自我意识表达以及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从文艺复兴开始到立体主义及纽约画派等无不是在追求绘画空间深度和绘画形式的探索。80年代后解构主义兴起,尝试突破绘画边框作为新绘画时代,这种探讨迫使艺术家绞尽脑汁寻求新的艺术形式的变化,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逾越二维自约障碍来展现三维的错视空间。”
在本次展览所推出的“空层”“失控”与“多维度”三个时期的作品中,观众将会看到王小松如何处理时空问题、如何在绘画和雕塑的边界区域进行工作、如何将绘画逼近到雕塑的临界点、如何让观众感受到绘画本身的重量与厚度。他似乎接手了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的思想遗产,并在今天看来颇为传统的绘画领域内继续工作,解决绘画部分未解决的问题。如果说丰塔纳通过将画布切裂,解构了绘画二维画布平面的错觉迷思,那么王小松则发起了新的挑战。丰塔纳将平面割裂、从而形成微薄的三维空间,但整个画布依然是非流动的封闭空间,空间与表层各自分裂,这只是一个表皮的割裂,是一个无法连动连续与转折的空间。王小松认为:苏珊·郎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的画框、边缘隔断等众多元素是作为对独立绘画而言的空间隔断,但问题在于绘画的独立性与空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视觉空间的构造的延续,是一种基于平面二维性绘画方式来探讨三维的空间的视觉经验。但是一旦将这种讨论方式放到多维度的空间里,人们会非常清晰发现——绘画是二维的。因此,传统绘画的最大欠缺也是最大优点是:没有任何的秘密而言(这里讲艺术的展现形式,与内容与主题无关),无论如何的透视,一切物象的表象都赤裸裸被展现在观者面前,一览无余。
从“空层”时期开始,王小松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遗留在绘画内部的难题,直到“多维度”时期,王小松将传统绘画特征形式彻底颠覆,它既不是浮雕,也不是平面与立体间的错觉,而是探讨弯曲空间中的绘画形式与变量。多维度绘画是研究绘画可视与非可视中的可触性与可塑性。它既是真实空间的现象表现,也是对传统绘画如何再构的思索。他将平面绘画的理念延伸至立体空间:大面积单色铺陈、体量巨大的颜料堆积、凸起的画面向三维空间的僭越与蔓延,以及浓烈炫目并充满激和张力的饱满色彩,是这次“新浪漫波普”展览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