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青铜像到沃霍尔丝网版画
2020-02-06 12:29:28 来源:
古罗马的青铜鼠雕像
罗马青铜鼠像,约公元1到3世纪
在古罗马艺术中,时常能看见小型的青铜鼠雕像。公园1世纪至2世纪,很多古罗马人都用青铜鼠雕像来装饰自己的家。庞大的罗马帝国崩塌后,这些雕像埋在帝国的灰烬中,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人们从意大利、土耳其、叙利亚、南非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地挖掘出大量的青铜鼠雕像。这些雕像通常用来装饰油灯的盖子或是食品容器,雕像高约1到1.5英寸,大多呈现蹲伏的姿势,爪子之间夹着坚果、饼干或是水果。事实上,这样的装饰功能颇具讽刺性,毕竟,老鼠向来是偷灯油和偷食物的“能手”。
艺术家眼中的老鼠:来自自然的母题
《鼠》,柴田是真
柴田是真是江户时代后期至明治时代初期的日本漆艺家、水墨画家和版画艺术家。他在技术层面对于漆艺进行了各种实验,将漆和各种物质相混合,以达到不同的色彩和纹理,并保持其一致性与灵活性。他被西方油画中浓烈的油彩所吸引,创造出纸上漆绘。以《鼠》为例,耳朵的黑色厚实利落,具有体积感。“鼠”是柴田是真最爱的主题之一,一方面,他曾接受圆山四条派的绘画训练,其创始人圆山应举正是擅于从自然获取灵感;另一方面,这或许是对于当时封建日本的商人阶级的支持,因为老鼠被视为“繁荣的象征”。
柴田是真既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保守主义者,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绘画中:虽然从西方绘画中汲取养料,进行了各种技术上的实验,但他所描绘的始终的日本艺术中的传统母题。
《老鼠和一块奶酪》,约翰·康斯坦布尔
老鼠作为来自自然的母题,不仅经常出现在日本艺术中,也常常是西方艺术家们写实的对象。19世纪最重要的风景画家之一约翰·康斯坦布尔(John Constable)也曾将视线聚焦于小小的老鼠:在他1824年的作品《老鼠和一块奶酪》中描绘了一只引人怜爱的小老鼠,据说他甚至还曾给它起名杰克(Jack)。前拉斐尔派画家约翰·艾佛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在1851年的作品《玛丽安娜》中用画笔捕捉了一只正在悄悄移动的老鼠,阳光透过有色玻璃投入房间,光芒围绕着一位美丽的女子,营造了一片静谧,而她身后不起眼的小鼠则为画面增加了一丝趣味与真实感。
《玛丽安娜》,约翰·艾佛雷特·米莱
“米老鼠效应”
作为美国重要的文化符号,诞生于1928年的米老鼠影响过不少当代艺术家。
2012年,受迪士尼邀请,英国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以米老鼠为灵感创作了绘画《米奇》(Mickey)。画中,赫斯特仅以12个不同的圆点勾勒出米老鼠的形象,而圆点也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他看来,米老鼠的魅力在于,“他经历了千变万化,却始终是永恒的”,即使将其转化为如此简单的图像,人们依然能够识别出来。2014年2月,这件作品在伦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以90万英镑成交。
《米奇》,达米安·赫斯特
米老鼠同样是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缪斯”。1981年,沃霍尔不再进行名人肖像的描绘,转而创作了一组由10个虚构角色的丝网版画组成的作品集,命名为《神话》,其中就包括米老鼠。在这组作品中,他表现了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主题,它们如同远古神话中的人物那样,引发着现代人的想象。沃霍尔没有追溯遥远的文明,而是回归到电影诞生的年代,演绎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角色。
《米老鼠》,安迪·沃霍尔
艺术家们在米老鼠温暖的形象中找到了儿时回忆与创作灵感,但或许更重要的是,借由米老鼠所产生的广泛认同,他们的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价值。KAWS也是其中之一。他最著名的“玩伴”(Companion)便是由米老鼠的形象转变而来。
《玩伴》,KAWS
老鼠与街头艺术
班克斯也许是如今世界上最受争议的街头艺术家。对于班克斯而言,老鼠与街头艺术具有某些共通之处,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法国巴黎第一代街头艺术家老鼠布莱克(Blek le Rat)曾说,老鼠是出没于城市中的唯一一种野生动物,即使人类灭绝,他们仍将继续生存。和老鼠一样,街头艺术机智而顽强,却被视为社会的“毒瘤”。人们捕捉老鼠,政府则企图清除街头艺术。但是,正如老鼠时常能“躲过一劫”,街头艺术家的创造力也难以被囚禁。班克斯继承了老鼠布莱克的这一主题,用模板印刷在英国各地留下“黑色老鼠”的踪迹。在一幅涂鸦中,他描绘了一只拎着油漆桶的黑色老鼠,另一只手抓着油漆刷,老鼠的上方用红色油漆写道:“因为我一文不值。”(BECAUSE IM WORTHLESS)这样的画面引人驻足思考:究竟是谁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