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故事 >

唐晋佛像篆刻 值得你来鉴赏

2019-07-19 11:22:47 来源:

  多年前,

  去云冈,

  在一尊大佛下站立久久,

  依然听见那个工匠凿石之声在响,

  与念佛之声无有分别。

  一凿,

  一锤,

  一辈子,

  从石头里请佛现身。

  我无语。

  也不敢惊动。

  观唐晋佛像印,

  亦如是。

  夜深。

  焚香。

  净手。

  不思。

  敬刻。

  念佛。

  他说,

  “绝大多数精美的造像和壁画,

  没有作者名字留下来,

  这种个体价值,

  完全彻底地让位甚至牺牲丢弃的无我境界,

  触动我们内心的反思”。

  他说,

  “我所做的,

  就是向所有无名工匠致敬,

  并努力争取忝列其中。”

  是故,

  便有,

  般若之旅,

  云上之心。

  ——自诗人石头文章《绚烂至深即寂静》

  云上之心 唐晋佛像篆刻展 

  云冈美术馆  。  七月 

  唐晋|云上之心:在所有细节之间所藏着的浩瀚

  李朝霞

  学者、画家、艺术博士

  从佛相到心相

  古人有所谓画品如人品,中国绘画历来强调画外功,对从艺之人的人格修炼格外重视。绘画是画者内心情感与修为的外化。古代艺术家能有大成就者无不是文化修养深厚之人,且大都是诗、书、画、印皆精通者。而文化修养的提高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唐晋多年以来游历全国名山大川,造访各处文物古迹,通览各地博物造像。而且他生长于宗教文化浓郁的三晋大地,长期的耳濡目染,在很早就写出《玄奘》等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都为他创作佛像篆刻做了厚实的铺垫。佛教的各类人物形象似乎早就刻在了他的心里,现在只不过是换了种形式表现了出来。

  ▲唐晋佛像篆刻   郭存魁 题跋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的分科中人物画最难,因为有太多造型的要求,但这在唐晋手里并未形成多大阻碍。人物画从魏晋时期就有“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品评标准,神态的到位是其一贯的高要求。唐晋丰厚的文学修养使得他对佛教文化以及人物形象的感悟能力超乎常人。应该说他是先有了对人物神态的胸有成竹,然后再有形象的具体呈现,“神性”始终是他雕刻形象的统领。

  我们知道,技术、造型等外在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获得,然而对于人物神韵的表达以及画面意境的呈现却非短期可以达到。理解了这一层,在看到唐晋雕刻出上千枚佛像篆刻艺术作品时就能大致明了。这是单纯追求技巧所难以达到的。由此想到今日我们的美术教育,多重技巧的训练而轻文化的熏陶,所以艺术专业院校每年培养成千上万的学生,但是难有大成就之人,其中文化修养的欠缺应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文化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下,学养达到了,有些外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唐晋的篆刻作品中,佛陀豁达睿智、菩萨温和悲悯,飞天自由缥缈、千佛谦逊恭谨,形象各异,且都神态自若,塑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佛国世界,令人神往。这些佛像所散发的气息正与唐晋的内在气质有着几分的契合,这就是“画如其人”的体现吧。

  第一次看到这些佛像篆刻作品时就莫名的被其吸引,面对唐晋以及他的佛像篆刻作品,总会不由自主地反省自身可能的世俗和功利。也许这上千枚的佛像篆刻作品早已超出它自身的物态价值,具备了无穷广大的力量。

  ▲唐晋佛像篆刻   金申 题词

  宋耀珍

  诗人

  读唐晋的佛像印

  唐晋的佛像印从佛的石窟造像而来。立体的石窟造像体积庞大,在表现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服饰,营造气氛以及进行装饰时,都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利用。同时,石窟造像庞大的体积对膜拜者产生的强力震慑,也给石窟造像平添一种威严感。但是,当这些体积庞大的立体造像,要转化在方寸之间的石面上,而且使用的工具变成一把小刀时,其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云冈石窟造像以复杂多变著称,石窟里除了高大、突出的主体外,洞壁周围多为多层的小型佛龛或佛教故事人物造像,以及陪衬物如菩提树、动物等,窟顶还有丰富华美的飞天伎乐,甚至在一些洞窟的外壁,还浮雕有杂技百戏以及类似雕刻者随手雕出的遣兴作品。唐晋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立体的造像转化在一块块在方寸之间的印面上。这需要超拨的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唐晋最终呈现出的云冈石窟佛像印,一改石窟造像的稳重、庄严和繁复,呈现出飘逸、灵动、简约与写意的特点。当然,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慈悲之相。

  ▲唐晋佛像篆刻   徐晓梅 题跋

  周伟

  收藏家、民俗文化学者

  唐晋的佛印秀

  厚积薄发,天赋也重要,就是常说的缘分,佛缘多样无分高低。佛印未必理解为刊刻变体,倒是可以看做造像摹影,连带上转印功能,与藏地的擦擦近亲,与隆达风马是一回事儿,寄托、传扬即为功德。佛于纸上之先必在石上,石上之先在刀尖、在指端、在意间、在心头,在玄奘探求的征途中,在西行东渐的丝路上,发轫三十载纵览两千年,由唐入,溯魏晋,追两汉,再之前……,名以明志,应该是早注定的方向。

  功在诗外,又让唐晋撞枪口上了。他的跨界是由深而广的触类旁通,独木成林,浑然天成……,修为往往比专业更重要。之前的亮相多在视觉上,这次听觉,金石相济,走刀淋漓,魏风佛境跃然纸上靠的是意气贯通,殊途同归又一脉相承,没有一丝违和,心用极致所以然,感官最终还是落在了觉悟上。

  觉悟是匠心的基础,大概率在高古艺术品修复中触摸到了匠气,再与陶、与砖、与石祭出沿革,最终从遵循脱出,钢刀化作风蚀去表现千年的漫灭,具象PK无形,神韵盈满凹凸,无意识创作比匠人更富匠心。

  ▲唐晋佛像篆刻   沈正宏 题跋

  张鹏远

  诗人

  以虔诚之心行般若之旅

  一个博学家也是一个冒险主义者,他永远在探索新的领域。当你表示不可思议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新的旅途,当你恍然惊觉他取得了新的成就时,他已经把你远远地扔在身后,你除了惊讶,剩下的只有欣赏。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必然要在个人传统的既定价值观上有所突破,它不是广义上泛文化概念的模糊化呈现,它会具体到作品创造的全生命周期中,它是一个人在一个时段内的思想和艺术审美的集中爆发,比如说,它就是唐晋的佛印。

  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会束缚人的思维——还有多少人期待宗教和艺术拯救他堕落的灵魂?当它有所不同时,甚至迥异传统时,它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在一个小圈子内会让人习以为常——你已经习惯了他的与众不同,但在大的范畴内谈论它,而它的独特性依然泛出耀眼的光芒时,那就有意思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它不仅局限于无用的艺术审美,还会扩展至更大范围的文化、宗教范畴。唐晋的佛印作品应该放在以上范畴内讨论。

  ▲唐晋佛像篆刻   时新 题跋

  ……从佛印创作工艺角度说,正如唐晋所言:“我所做的就是向所有无名工匠致敬,并努力争取忝列其中。”这是谦卑的说法。如果把唐晋的佛印和他所探访过的各地石窟中姿态百异的造像和壁画做比对,简单的篆刻一词是可以扔掉的。石窟造像通常需要在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敬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涵盖了一个时期的宗教文化痕迹,比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乃至太原近边的天龙山石窟,莫不是以庞大的造型艺术来阐述佛家故事。唐晋治佛印又有不同,“雕小形之佛像,而印于纸上,称为佛印”,无论用料如何,不管寿山、青田、老挝、贵州夹板、云南红、仙居、萧山红、印度红、巴林、青海荔冻、辽宁绿等等,它的母体只在印石的方寸之间,讲气韵饱满畅通,讲入情入境意在其中,讲章法有度自成仪轨,只有一气呵成之作,才能把治印者的精气神融入其中,它是一个人的内心观照和自我礼拜,往深了说,在其内心敬造一个值得尊崇、敬畏、信仰、不容亵渎之神。佛家修行,讲究圆满诸德,佛印即是唐晋在新的艺术领域的灭度重生。

  ▲唐晋佛像篆刻   马林 题跋

  唐依

  诗人

  风来花拜佛

  关于篆刻,我偶有涉及,这完全出于个人爱好。因而像他这样用刀如笔,推陈出新的人,我是常常请教的。为什么要说推陈出新呢?因为篆刻艺术从春秋战国的古玺、秦汉印一直发展到明清近代,从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两千年来,鲜有人会将佛造像呈现于印面之上。直至清代,它才以边款的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目的更多是美观且富有变化。

  之所以将唐晋先生刀下构建出的佛造像称之为篆刻艺术,仍是缘于他深厚的篆刻功底。而篆刻是由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结合而来的印章艺术。因此,不难想象他在布局谋篇以及立意时,必然结合了篆书笔意。在某种意义上,唐晋先生的佛造像刊刻可能是开了先河的。

  纵观一幅幅佛、菩萨、飞天等造像,他的刀锋不光渗透着篆体金文的笔意,更有历史的厚重蕴藏其中。无论是落刀、运刀传达的轻重徐疾,还是线条的繁简不同,纵横交错,皆干净利落,笔意遒劲,有潇洒出尘之感。尤为重要的是,立意与构图的虚实相生,使线条圆转流动,即使偶有中断,仍能形断意连,气脉贯穿始终,从而构建出一幅幅渊雅隽永的艺术作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他一直没有停止探索而得到的成果,也是给自己生活的一个小结。先有小说《玄奘》,再是心经等上千方印石的刊刻,后是佛造像。这先后之间的时空跨度,充斥着大量隐秘的生发。而这个小结的佛法大意该是:“风来花拜佛,云去树参天”。我想。

  如梵音诗意般吟唱,诗人唐晋是停不下来的,不是去寻找,而是去发现。

  ▲唐晋佛像篆刻“每日一方交脚弥勒”  刘云成 题字

  叫兽

  诗人、设计师

  一佛 。 一印 。 一己

  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至少在我认为。从佛像到佛印要解决的是三维到平面的过程,需要化像而为,是常人能力之不能及。与其说这些佛印作品是美术作品,到不如说是礼佛之印记。单从美术以及金石之学来说道,已不足作出评价。因为在我看来,任何完成的事情成为具象作品之后,具象之物便成为色,我们更应该看到作品之空性。这种空性依实体而存在,但并不囿于实物。那一方方红色的佛印,是他之于佛,之于自己心性的映证。

  我想唐晋在篆刻这些作品的时候,他应该是忘记存在的,他应该是能够进虚无之境的。因为只有虚无才得以生实境,才得以生出这些佛印。实境即瞬间,虚无则更接近于永恒。这也是我越来越不关心过程和结果,我更多的想接近或揣测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觉得这个比所有的实相更让我着迷。

  ▲唐晋佛像篆刻   王卯全 题跋

  石一龙

  学者

  其印如心

  唐晋兄治印颇具当代大家之风范,其成非一朝一夕之修为。篆刻治印,于常人言,乃艰涩枯燥之事,但其坚持每日治印数方,有时整日操刀不歇,渐得妙趣,故能以此为乐,神游艺海。我常欣赏其作,其印种类丰富,个性鲜明,又不失印种法度,精美绝妙。

  过去每观其印,知其用心一也;今日再看其佛印,察之圣心备焉。唐晋兄此展出之佛印,比我以往所见之印更为精彩。其体量之大,造诣之深,用心之良,非厚积不能薄发也。万佛之相,形神各异,线条力道,美为极致,粗细之差,小大之别,全在视感之中;印迹之厚,流线之畅,都是作者心相;一笔一划,一刀一心,皆为作者心路履历之印证。

  透过每印每笔,皆可视听唐晋之声,明察作者之性。其心存善,慈悲为怀,可见其惯以菩萨心肠,佛陀无量观照生命,若尔近之,三尺之外,便可察其正气,善与人谐。

  ……今日我们所见唐晋之印,以心为相,以佛塑型,包罗万象,每品皆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故其印佛像,栩栩如生,“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涯也”,然其苦心孤诣,贯穿慈悲一念,精彩绝伦……唐晋兄所制之印,承古接今,以北朝之风立足,兼融盛唐气象、近代美学为一体,顺历史之变而合今日之美,道法自然,以刀笔绘制佛心愿,善念所道之处,皆有鬼斧神工,极具魅力与震撼性。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孙中山像壹圆银币样币价值460万

孙中山像壹圆银币样币价值460万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背帆船下三鸟金本位壹圆银币样币(PCGS SP63)  出版:《刘改造藏近代金银币照片图集》,1979年  来源:台湾著

2019-07-31 12:06
九原岗生活过这些人

九原岗生活过这些人

《狩猎图》局部人物  九原岗的墓主是刘贵、刘懿、还是刘贵珍?是尔朱兆还是尔朱荣?其实都不重要,九原岗就是一个被后人弄丢了名字的北齐

2019-07-31 12:05
陈丽华评价黄有为40年如一日坚守敦煌让人尊敬

陈丽华评价黄有为40年如一日坚守敦煌让人尊敬

黄有为与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  黄有为,又名黄河。以画敦煌壁画而闻名,尤擅长尊像画中的飞天和菩萨。从80年代初至今,坚守敦煌40年,

2019-07-31 12:04
法拉利竟然以1701元被拍卖  到底是怎么回事

法拉利竟然以1701元被拍卖 到底是怎么回事

  拍卖信息自今年6月4日在阿里拍卖司法频道公布后,截至6月12日下午4时许,已有672人报名参与竞拍,超6万人围观。拍卖页面  在拍卖网上被

2019-07-30 11:32
丝绸之路上的罕见钱币

丝绸之路上的罕见钱币

  这场丝路币语----丝路古国钱币文化展上,塞琉古亚历山大金币、白金三品龙币等各具特色的钱币一一露脸。同时,胡人俑、犍陀罗佛头等充满异

2019-07-29 12:08
建筑工人30年收藏红色文物5000余件

建筑工人30年收藏红色文物5000余件

  形状各异的像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设瓷、有关大寨的文献、手稿、旧报纸……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武家坪村,有一座特殊的红色

2019-07-29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