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凤凰青铜的前世
2020-08-14 16:23:39 来源:
此壶撇口,长颈,短足,整体通高43.5厘米,盖子长14厘米,宽8.3厘;底座长9.5厘,宽7.8厘米,腹身长27.5厘米,厚度直径约7厘米。凤凰壶盖上共立有六只小鸟,两双左右站立,一双呈靠背连体状位于壶盖中间。壶口下方,一对朱雀头(疑是南方神鸟)分别抓着两只凤凰头,凤头下,吊着两个椭圆和圆形小环,壶的腹部,则由两只背靠背的凤身组成。
壶通体呈湛绿色主锈,局部有蓝锈,破损处可见红锈。纹饰由三种形态组成,分别系条形状、小羽毛状和宽片羽毛状。与朱雀头关联的条形纹饰细腻,深峻;小羽毛经络分明,造型逼真,层次感很强;宽片羽毛纹饰则将以上两种纹饰巧妙覆盖,流畅对等,如意柔和,形成了朱雀孵化凤凰,凤凰又用尾巴与朱雀亲近的和谐局面。再加壶顶上的六只小鸟,整个壶显得大气美观,生机勃勃。
除过精美的纹饰之外,凤凰壶的上下左右分别写着铭文,除过几个难辨认的字,可看清的有35个,这些字分别写在壶盖的正面和背面、壶口的正面和背面、凤凰腹部的正面和背面、底座的正面和背面,总计八处。可以辨认的字有“周”、“祖”“公”“令”“伯”和时间标记等字,由于甲骨文、金文的象形字很多,同一字有几种写法,仅靠本人浅显的古文字知识要把这些铭文啃下来,难!翻阅了《商周金文》等书籍,看得头昏脑胀,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好像讲了一个家族的故事,大伯、小伯共同出铜,做了这件东西。不论我理解得对与错,仅从工艺造型和数量不等的铭文看,这是一个有故事、有分量的青铜壶。
就是它,凤凰青铜壶,盖中间站立的连体双鸟是我拍照时临时放上去的。注意看,它的足部残破。
上部铭文
足部铭文
这一面尚完整,但器身和足部锈蚀比较严重,局部纹饰遭到破坏
上部铭文
足部铭文,其它被腐蚀,只可看见两个字
左侧凤凰腹部铭文
右侧凤凰腹部铭文
掉了小凤凰的盖子
盖子这边铭文
盖子那边铭文
盖子内部
盖子上掉了小凤凰的残根
从残根上可见铜质的老化过程
再看看足部的残破处
从残破处可见锈的结构和层次,是不是像人手指上逆剥的倒刺?
制假者能仿出红斑绿锈,但那是“种”和“涂”上去的,此举只能看到的锈有点写意画的风格,但是无法仿出锈的生命特点。
壶底可见工艺上的范线,那一道痕迹就是
尽管壶形很美,但毕竟是手工所为,两只凤头的高度不太统一,一只低了0.5厘米
纹饰清晰,深峻
当年盖子掉在地上后,我将其残渣包了起来,保存至今
说起这只壶,还有个比较心酸的经历。
大约在十五六年前一天晌午,我将这只壶拿出来,扣上盖子,对其端详,研究。因为大凡爱好收藏的人,闲暇时都喜欢看呀玩呀的。尤其对我来说,每件东西,哪怕是一眼假的赝品,我都要仔细研究,真在哪里?假在什么地方?不找出个理由,心里放不下。那天,我正沉浸在对凤凰壶的观察和幻想中时,电话突然响了,原来一个朋友冒然来访,已经到了我的楼下。我遂抓起壶,准备装起来,在这匆忙的瞬间,我抓起壶时忘记拿掉壶盖,盖子叭的掉在地上,我一看,糟了,两个连体鸟被摔掉了,一只鸟儿也呜呼在地。
这只壶是在几千里之外的一个古玩店淘回来的,一路汽车火车的,辗转到了家乡。买时心里就比较纠结,因为底座边缘有明显的残损,壶身局部也有渣眼和掉皮现象,看起来此物遭遇了空气和土质的严重腐蚀,像朽木一样一碰就破。但考虑到其价格适中,其它方面还比较完好。尤其是盖子,一点瑕疵都没有,就牙一咬,买下了。这下可有看头了,凤凰本是残腿,再来个破头,不知谁发明了“凤凰涅槃”这个词,现在倒照应在这个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