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的创新点在哪
2019-11-25 14:36:26 来源:
当前,拍卖行业的服务领域已涵盖了国有产权、知识产权、文物艺术品等各个方面,并逐步发展到农副产品、机动车等百姓日常生活领域,拍卖变得更加“接地气儿”。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士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艺术品拍卖是小众市场,市场占比并不大,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拍卖行业若依旧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恐怕难以为继。因此,拍卖行业必定要与时俱进,用新的理念和方式与新时代对接。
在王士建看来,艺术品消费要将小众市场变为大众市场,才能在行业中大有作为。
中鸿信之前就推出过“接地气儿”的“四九城儿老户”专场,汇聚了20余家北京的老宅老户,委托人涵盖从皇族、八旗子弟、遗老遗少到文人墨客家族后人;拍卖标的价值从几百万元、几万元到几千元不等。
“比如这个专场包括一些民国时期的物件儿,比如老北京当时喜爱遛鸟人的鸟笼、鸟食罐等,我们就把它安排成一个专场,采用无底价起拍的方式。竞买人觉得这种方式比较有意思,很多拍品的落槌价甚至超出了藏家的预期,成交率很好,人气爆满!”王士建笑着说道。
此外,据王士建介绍,中鸿信还对拍卖的编排方式进行了创新,颠覆了以往按照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或油画来划分拍卖标的的方式,而是以时代来划分,之前进行的“民国往事专场”主题拍卖就是有益且成功的尝试。
“民国时期文化璀璨、国家命运波折,但正因如此,这一时期不管文人、政要,还是艺术界人士,都有其闪光之处。每个人、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王士建表示,当时从展览布展到做书,中鸿信都把文化背景融入拍品,让拍品变得鲜活。按照这一思路,中鸿信已经连续办了四场“民国往事专场”主题拍卖,从成交额、成交率到关注率都有所提高。
谈及拍卖行业的前景,王士建分析道,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发展、转变,这是一个共性。在拍卖市场,有些应变能力、生存能力不强,产生不了效益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
王士建认为,征集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的拍品没有错,但从拍卖行业这一角度来说,这种作品的征集越来越难,很多精品都已被藏家收藏。名家名品资源有限,就如挖矿一般,要持之以恒地从事拍卖行业,找创新点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