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赋予美以形态”罗格斯大学致敬刘士铭艺术之旅
2023-09-20 16:07:41 来源:
中国现代雕塑家刘士铭雕塑艺术回顾展《生命赋予美以形态》于2023年9月6日下午5点至8点在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大学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Mason Gross School of the Arts at Rutgers University)画廊举办展览开幕式暨论坛研讨会。
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雕塑家之一,刘士铭先生(1926-2010)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包括对传统艺术手法、中国文化符号的当代借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揭示与反思等,建立起了自身的艺术特征和价值。近年来,刘士铭作品中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引发了不同文化语境下参观者的关注与讨论,为拓宽中国现代雕塑发展之路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现代雕塑家刘士铭先生60年来艺术生涯中选取出的8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有27件作品是首次在美国展出。刘士铭先生的作品表现了在发展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平凡劳动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艺术创作中,他运用民族传统雕塑的表现手法,赋予现代现实主义作品以生动的情感主题。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刘士铭先生的12幅绘画作品,其中蕴含了他对人体形态和日常生活近距离观察的研究方法。
展览现场
梅森格罗斯画廊总监兼此次展览策展人理查德·西吉利诺(Richard Siggillino)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理查德·西吉利诺(Richard Siggillino),同时也是梅森·格罗斯画廊的负责人,他对于“生命赋予美以形态”的展览主题是这样阐述的:“当我在研究刘士铭先生的艺术历程和生活实践时,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快速完成的,但构建这些作品的过程却是渐进的和舒缓的。他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艺术元素,这些元素都影响了他的雕塑创作。刘士铭先生作品题目的灵感集中在他的真实体验上,而真实的情感注入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审美追求。
刘士铭之子刘伟先生(左一)、杨志勇先生(左二)、罗格斯大学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院长Jason Geary(右二)与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主席Mike Mao(右一)共同出席开幕式
刘士铭艺术基金会顾问董事会联合主席Geoffrey M. Glick
刘士铭艺术基金会顾问董事会联合主席Geoffrey M. Glick表示,这是中国传统雕塑与当代世界艺术之间的一次完整对话。刘士铭先生的雕塑作品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产生共鸣。他认为这次展览吸引了不少新泽西当地的艺术系导师和学生们前来参观,这是一次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机会。刘士铭基金会具有很强的教育成分,自2021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和支持艺术学生和新兴艺术家的文化研究,这也是本次刘士铭雕塑艺术回顾展在罗格斯大学举办的原因之一。
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Joanna Freedman
刘士铭雕塑艺术回顾展吸引了很多新泽西的学生来参观,学生们表示从未见过这种形式的雕塑作品,它们真的很酷,也非常独特。他们之前不太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次展览看到了很多鲜活的雕塑作品。刘士铭先生用黏土刻画的形象很有动感,而并非是静止的。作品主题范围的跨越,非常令人兴奋。这次展览对那些没有接触过东方文化的学生是来说非常重要的,刘士铭先生的雕塑展将东方艺术传播到这里,揭开了中国文化的神秘面纱。
刘士铭雕塑作品与遗产研讨会
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罗格斯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也举办了以讨论刘士铭雕塑作品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了艺术史教授Tamara Sears和艺术与设计学院批判性研究教授John Yau参与了研讨。
罗格斯大学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院长、罗格斯大学音乐杰出教授、罗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校区学术事务高级副教务长Jason Geary
罗格斯大学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院长Jason Geary表示,他被刘士铭雕塑作品所震撼,它们的魅⼒引⼈⼊胜。这些作品散发出⼀种⼈性的温暖,从⽽吸引观众。这与刘⼠铭先⽣感兴趣的主题有很⼤关系,当你看到他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涉及到的乡村⽣活,它们都探索了平凡之中的⾮凡之处,我认为这种精神完美体现在这些作品之中,富有感染⼒。梅森格罗斯的核⼼使命是教育学⽣,提供学习艺术的机会。刘⼠铭学者基⾦的建⽴为他们提供了追求教育,实现梦想,获得艺术家和创作者的⽀持,这是他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刘士铭学者基⾦在帮助我们实现这⼀⽬标的⽅⾯发挥了⾄关重要的作⽤。
罗格斯⼤学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系主任副教授Marc Handelman
系主任Marc Handelman表示这次展览的规模非常盛大,这是我们与基⾦会合作才能拥有的优势。我认为该展览为国际艺术的叙事增加了新⼀层现代主义的讨论。在刘⼠铭的视野⾥,他⼀⽅⾯深刻扎根于现代主义,展望未来和创新;与此同时,他和传统、⺠间艺术以及传统技艺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最为核⼼的是,我被这些作品的情感维度、趣味性、亲密性、以及幽默感和想象⼒所打动。在每⼀间画廊中穿梭时,你总会收获惊喜。也许你觉得你已经了解了⼀种作品,⼀种触感,或⼀种形式感,⽽当你转过⾝,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表达⽅式。我认为这些技巧和创造性的视觉呈现令⼈愉悦和惊喜,⽽这也体现了刘⼠铭先生的⽣活、教育、艺术历程以及他在⾃⼰作品中的⻛格转变。刘⼠铭先生的作品能有如此多的表现⽅式,这是此次展览充满活⼒的原因之一。
刘士铭先生雕塑艺术回顾展开幕式暨研讨会现场
刘士铭先生雕塑艺术回顾展开幕式暨研讨会现场
本次活动主持人 基金会策展人 KV Projects合伙人Fran Kaufman
Fran Kaufman表示,我特别高兴能主持这个小组讨论,因为我认为它将为刘士铭先生的生活和作品带来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将其与现当代艺术界联系起来,同时充分承认刘士铭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深厚而坚定的根基,特别是汉代艺术。刘士铭先生作品的特点是表现日常生活和历史、民间传说和宗教故事。这证明了他对中国文化、中国人民和百姓生活方式的关注和热爱。刘士铭先生在五六十年代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前途的青年雕塑家之一,但是他做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决定,他决定放下所有声望,只身奔向中国中部相对贫困的河南地区。他在那里过着简朴的生活。真实的生活体验赋予他发展艺术创作的能力,他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许多都源自在河南等地捕捉到的劳动中的农民最普通、最质朴的日常生活,这些农民在他眼中是美丽和充满活力的,后来这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主题。1974年,他回到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这使他能够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他从中学到了许多中国古代艺术风格。1980年,他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他一生都在创作,直到2010年去世,享年84岁。他一心一意地追求民族雕塑风格,他将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内涵与当代生活融合在一起,他以温情脉脉的人文主义的方式表现时代的变迁,并认识到最珍贵的情感,往往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道理,他对各行各业最普通的劳动者都怀有极大的敬意。
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批判研究教授John Yau
Johm Yau教授通过与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对比分享了刘士铭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国际影响。
艺术史副教授Tamara Sears
艺术史副教授Tamara Sears非常关注现代艺术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她指出刘士铭先生通过他从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中汲取的灵感,形成的独具风格的艺术表现力来呈现对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捕捉和对普通劳动者最朴素的赞颂,让他的作品时时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有趣的新鲜感。刘士铭先生找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联。
济公戏酒 1985
哪吒 1980
铁华压面条1998
供图:刘士铭艺术基金会。